-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公开教学设计
公开教学设计 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诗歌情感内涵,品味诗歌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 2在理解应用中,复习象征、叠词、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 3把握对写这一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多元体会诗歌浅显语言背后深刻的情感内涵。 一、导入 一段悠扬的音乐把我们带入了今日新课的学习。好,一个小竞赛,猜一猜这首歌是哪位影视人物的代表曲目?这正是来自江南水乡的安小主的代表曲目《采莲曲》。确实,采莲与江南的女子有着不解之缘,采莲女轻松的小船荡起了荷塘中多少快乐的涟漪,而那皓腕下的红花又寄予了多少江南女子缱绻的情丝。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恰恰与采莲有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涉江采芙蓉。 二、整体感知 〔一〕初读,读准读顺 1自主读诗。 2单人朗读,评点指正,在此基础上全班齐读。 3整体梳理,解决重点字词问题。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出之前朗读出现的问题,指导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进行朗读,全班再次齐读。 〔二〕再读,整体把握 1本诗的情感从整体上来讲主要有哪些? 忧愁、孤寂、苦闷思念〔题眼〕 2做这种思念之情到底是如何被奇妙表达出来,使这首一无艰深之语,二无冷僻之词的短诗感人至深,流传千古呢。要解决这一问题啊,我们就有必要深入文本,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深入理解潜藏的感情了。 三、析读,逐句赏析。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1〕诗中的思念之情主要是通过哪个举动引发的? 涉江采芙蓉 〔2〕为什么所采之花定为芙蓉,且以芳草兰泽渲染之? 钻戒象征永恒,白纱象征纯净,我们的主人公以莲为信物寄予情思,所以莲花在此象征了心中的真情,莲花的高洁喻示了情感的高洁。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1〕那么,这样高洁秀丽的莲花,送出去了吗?为什么呢? 所思在远道。 〔2〕这种急转直下的心理活动,是用什么句式表达的呢? 设问,问答两体。“所思在远道〞是不是对“采之欲遗谁?〞的回答呢?自问自答,自言自语,你能从中捕捉到什么信息? 自问自答,自言自语,可见境况孤冷;而孤冷的境况又曲折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生: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1〕此时游子不觉回望家乡,那么他看到思念的家乡,思念的亲人了吗? 没有,他看到的是,长路漫漫无边无际。 〔2〕这句诗前半句叙事,后半句写景,无一字言愁而愁在其中,是如何做到的? 叠词:内容重复,音韵悠长,使路的形象在长度和宽度上无限延长。 4同心而离居,悲伤以终老。 〔1〕此句是的情感在前面层层铺垫渲染之后的直接抒发,那么你看到了什麽样的情感? 哀痛惆怅 真情坚守 社会批判〔此处知人论世〕 〔2〕那么研讨至此,我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它看似平白直率的语言背后,原来还隐藏着这么多曲折的故事,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解读再一次诵读全诗,读出你们的情感和感悟。 四、合作探究——对写手法 1学生商量,并说明理由,并从各自理解的角度阐述诗句。 2明确 采莲者应为女子。第一,采莲主要是女子从事的活动,所以才有了安小主那首江南典型的采莲曲,第二:游子之求宦多在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荚蓉?第三,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示意着“夫容〞,而这明是女子思夫口吻。 还顾者应为男子。因为“旧乡〞即家乡,还顾说明此人不在家乡,而漂泊在外,而为功名羁旅漂泊的定是游子无疑。 3指出问题所在,诗歌中出现了两位主人公,而抒情主体只能有一个。从而引出对写手法。 4定义介绍 5结合本诗诗句,具体分析。 6表达效果分析 7拓展探究——找出以下诗句中应用了对写手法的部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