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山佛教佛道考述
台天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创始人,也是“500罗汉”道场的著名声誉。今就其形成、发展与地位、影响作一阐述。
一、 共同编纂,立明院,即置石梁之石
罗汉,即阿罗汉(梵语Arhat)、应真。在释迦牟尼生前,泛指受人尊重的沙门。佛经常见“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反映了皈依佛门弟子之多。小乘佛教创“四果”之说,认为罗汉果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种内容,已达到断尽生死烦恼的“无余涅般”的至境,具有浓厚的禁欲主义和出世主义色彩,是早期佛教进一步宗教化的结果。
大乘佛教提倡在佛灭度后,罗汉不入涅槃而领受护法弘法成就众生的重任。证诸佛经,大迦叶、君屠钵叹、真头卢与罗罗亲闻佛陀言教而觉悟成道,就是最早住世、实有其人的“四大罗汉”。其后增加到十六位。唐玄奘译《法住记》,公布了他们的法名与住址,对“十六罗汉”的崇拜开始在我国流行起来。发展到“十八罗汉”,增加的二位有说是降龙、伏虎或布袋和尚的,逐渐中国化,世俗化。特别是“五百罗汉”更富于华夏色彩,受到僧俗的更多重视,形成了堪与“四大名山”匹敌的道场,在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的很多方面产生了令人瞩目的影响。
佛教经论对五百罗汉有种种记载,有指随从释迦听法做道的五百弟子,如《十诵律》卷四说:“世尊与五百罗汉入首波城。”《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说:“尔时五百阿罗汉于佛前得授记已,欢喜踊跃。”有指佛涅槃后之次年,迦叶尊者与五百罗汉最初集结,即编纂佛教经典。也有弗沙密多罗王毁灭佛法后,五百罗汉重兴圣教等说法。
上述诸说,前二说较可信,一般指佛陀的五百位弟子。但除知名的十大弟子外,都无具体名号、事迹。直到南宋绍兴四年(1134)十二月立《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石刻》,高道素所录,五百人名字一应俱有。这全是中国人的创造。
按照僧传的说法,五百罗汉最初于东晋兴宁(363—365)年间“应化显现”于中国,比五台、普陀、峨眉、九华显现文殊、观音、普贤、地藏四位菩萨要早。《高僧传》载:
沙门帛道猷或云竺道猷(按,即昙猷),锐涉山水,穷括奇异。见天台石梁,终古无度,乃慷慨曰:“彼何人,斯独无贞操!故使圣寺密迩,对面千里。遂揭锡独往,而趋石梁。周敵崖隙久之,方获其山。石梁非一,圣寺亦多,欲将直度,不惜性命。且虹梁亘互,下望万寻,上阔尺许,莓苔斜侧,东边似通,西碍大石,攀登路绝。猷乃别思冀授。夜宿梁东,便闻西寺磬声经呗唱萨,勇志相续。弥年禅观,后试造梁,乃见横石洞开,梁道平正,因即得渡。遂见栋宇宏壮,图塔瑰奇,僧叙接宛同素识。中食既讫,将陈住意。僧曰:“劫后十年,自当至此,何劳早住?”相送度梁,横石已塞。
这“西寺磐声经呗唱萨”,即指五百罗汉首先显化说法于方广圣寺。后世僧传对此有更详细的描绘“其石梁圣寺在石桥之里,梵呗方作,香霭始飘。先有金色鸟飞翔,后林树石畔见梵僧,或行或坐,或招手之状,或卧空之形,眴息之间,千变万化。”
昙猷在石桥开山以后,又去西十里万年山卓庵而居,也梦见五百大士留连于八峰两涧之间,游戏习定。待至唐太和年间,百丈怀海高足普岸禅师建成平田禅院,成为天台山另一处罗汉道场。
南朝陈太建七年(575)秋月,智颧入天台山,常宿于石桥,遇到释定光陪同三位皂幘绛衣者。指点他以后要依靠皇太子造寺。第二次入山时,又见到眉发皆白的沙门秉锡迎候,继而隐秘。这三皂一白即指大阿罗汉。
这些就是天台山成为中国五百罗汉道场的原因,也是后来建五百罗汉堂于方广、万年、国清、华顶诸寺的根据。
天台山成为五百罗汉道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东晋时代,帝王奉佛成风,世家大族和士大夫文人也多取支持态度,佛典大批译出,建康、庐山成为南方两大佛教中心。天台山地处海隅,却是玄圣窟宅之区。早在三国吴赤乌年间,已建有寺观,与剡县同为三教代表人物向往游憩之所。昙猷感应真显圣,扬波于前,智顗叙缁衣指点国清建寺之基,助澜于后;寒山子与赵州对话亦涉“五百罗汉游山”,则天台成为罗汉道场自非偶然。
再说,处在封建高压战乱之中的百姓,渴望过太平日子,并不深究罗汉是土著域外、神佛仙道,因而对僧人宣扬丈八金身神通广大的罗汉能够消灾解难、造福延寿说法坚信不疑,心向往之,以致结想成象,虔诚礼拜。于是罗汉信仰在天台僧俗中迅速传播,乃至相沿成习。
然而,天台山五百罗汉道场的真正确立却是在五代后唐。
后梁开平元年(907),钱鏐被封为吴越王,历五世72年,包括台州在内的辖境未遭战乱。诸王崇佛,大规模建寺造塔、造像写经,招揽佛教精英,使这一地区成为佛教一大中心。钱铎晚年笃信佛教,下旨在石桥方广寺建造五百罗汉铜像,设立斋会。当时在国清寺从德韶参学的延寿主持其事,作诗六首纪盛,时呈于武肃王,其四曰:“凌晨迎请信精诚,亲散鲜花异处清。罗汉攀枝呈梵相,岩僧倚树现真形。神幡双出红霞动,宝塔全开白气生。都为王心标意切,满空盈月瑞分明。”可以看出,迎请五百罗汉的仪式是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