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潮州广济桥的建筑与环境研究
潮州广济桥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是一座开放式结构,与浮动梁相结合。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誉之为“我国桥梁史上的一个特例”,赞其在我国历史上曾发挥过巨大作用,在科学技术上有过重要贡献。潮州广济桥位置重要、结构独特、装饰优美,是我国最重要的古桥之一,列全国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与河北的赵州桥、福建的洛阳桥和北京的卢沟桥同居我国名桥之列。
潮州广济桥横跨韩江,长518 m,是千里韩江上最重要的桥梁。广济桥位于韩江中游和下游的交界点,扼韩江咽喉,又处在潮州古城出水口。它的选址既包含传统风水理论又符合现代科学道理。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浮桥用铁缆连接二端梁桥,可启可闭,灵活方便,非常符合韩江径流季节变化大的水文特点和通行大型航海船舶的要求,在两岸安全和韩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广济桥是一座风雨桥,桥上盖有桥屋,遮阳挡雨,很切合潮州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广济桥有800多年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古老的石梁和巨大的桥墩都散发出浓烈的历史气息。我国传统特有木构大屋顶的桥屋,更使古桥显得古色古香。古老的广济桥既有我国古代桥梁的共同特点,又有浓郁的潮州地方特色,是我国古桥建筑的典范之作。对于广济桥艺术和人文意蕴的赏析,可以丰富我国古桥文化研究的内容,深化对我国古桥的认识,为当代桥梁建设提供借鉴。
一、 广济桥桥墩造型
潮州广济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起着沟通韩江东西两岸的作用,是粤东地区最重要的桥梁。史上潮州古城是韩江流域也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广东省仅次于广州市的第二大城市,经过潮州的古驿道是广东、广西沿海北上闽浙津京的唯一通道。韩江自北往南纵贯潮州,由于水深流急而成为古驿道上的天堑,广济桥的建设有变天堑为通途的意义。该桥的建成使得东南沿海的交通通畅了,广东、广西二省和都城临安的关系密切了,东南沿海的经济、政治、文化得到了很大发展。
广济桥位于韩江中游和下游交界处,是韩江最重要的节点。韩江发源于赣、闽、粤三省交界山地,为广东省第二大河。主要源头有源于闽赣边界的汀江和源于粤赣边界山区的梅江,全长约470 km,落差920 m,流域总面积约30 112 km2。韩江上游和中游是山地丘陵,下游是韩江三角洲平原,在广济桥以下韩江分多条支流呈扇形南流入海。
广济桥的建造对潮州古城的安全至关重要。从潮州的各种史料可知,南宋时期,韩江三角洲尚未冲积形成,广济桥以下皆泽国,海潮常常撼击古老的潮州城。从广济桥桥墩的造型看,古桥初创期海潮冲击力不亚于来自上游江潮的冲击。广济桥的桥墩有船型墩和半船型墩两种墩型。船型墩为六边形,上下做成尖形,像船;半船型墩是五边形,上游尖下游平。桥墩上下做成尖形,是为了缓冲同时来自上游和下游的冲击力,福建泉州的洛阳桥即如此。广济桥船型墩的数量超过总墩数的一半。根据广济桥修复的历史看,半船型墩应该是后期维修的结果。由于韩江汛期的水量太大,桥建成之后先后有桥墩被损,维修时期不同,又没有严格按照原来的格式修复,后期由于韩江下游冲积平原逐渐形成,韩江出海口离桥日远,桥墩不再受海潮冲击,渐改尖为平了。广济桥的桥墩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最大的桥墩表面积超过200 m2,最小的有60 m2。桥墩的密度很高,两墩之间最大的距离有13.45 m,最小的距离有5.9 m。广济桥处在韩江潮州段最窄处,扼韩江咽喉,又大又密集的桥墩排列河中,起到了拦水坝的作用,有效地防止海潮对古城的冲击,对汹涌的江流也起到了缓冲作用。清代潮州名宦胡恂在《增修广济桥石墩记》载:“潮之水,以韩江为最,江上有桥,当闽粤孔道,自江以下皆泽国,缓水势而息狂澜,惟斯桥是赖。”同为清代的杨钟岳在《重刻广济桥记》也有类似的说法,他说:“中以流急,墩乃止,因设浮舫,系之铁缆,非为通舟楫,用杀水势也。”当代桥梁专家罗英先生在《中国石桥·潮州广济桥》一文中说:“这座桥不仅便利水陆交通,对于防止水患也有很大意义。”20世纪50年代广济桥在我国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维修,罗英先生的结论来自许多次维修时实测的数据和现代桥梁理论。广济桥的选址合乎现代桥梁理论,体现了当时造桥的科技水平。
韩江潮州古城段呈弯月形,潮州古城位于韩江西岸,对潮州古城形成半环抱之势,古城所处位置正是传统风水理论所讲的“藏风聚气”之所。根据风水理论,水来之处为天门,水去之处为地户,天门需开,地户需闭。地户一般是在山脉的转折或两山对峙、溪流环绕的地方,在地户处修桥、建亭、造塔都是风水文化中关闭地户常用的方法。潮州古城坐北朝南,韩江由西北沿城折西南向南流入海,广济桥所处位置正是古城地户之所在(见图1),所以广济桥具有锁潮州古城地户的作用,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镇守和防范的意义。
二、 浮梁结构与韩江水系的关系
广济桥为浮梁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