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金川炮石梁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地质勘探相对人
龙山炮石梁铜矿位于宝鸡西部龙山地区。它是秦岭褶皱系加力东褶皱带的龙山褶皱带。在该地区,cu、fe、pb、zn、mo、au等金属矿床随处可见。据有关资料记载, 炮石梁铜钼矿床最早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 西北地质局秦岭区测大队开展了《陇县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发现了八渡钼矿点。1995年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七总队对该矿点进行了地质调查, 地表矿化带长700m, 宽200m, 围绕岩体与片麻片岩接触, 呈近南北向分布。2002年陕西省地矿局第三地质队对该点开展了矿点检查, 主要对民探、采矿坑道进行了调查。该区过去一直由个体民营企业作探采工作, 由于地质研究程度较低, 地质勘查投入不足, 多年来, 一直未取得找矿突破。所以研究该类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 总结成矿规律, 对本区下一轮地质找矿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1 地质构造复杂区
矿区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拼接消减带北缘北秦岭加力东造山带, 黄土台-八渡Au、Cu、Mo、Pb、Zn成矿带。八渡-宝鸡大断裂西侧, 属于经历多期次强变形变质作用及频繁热事件活动叠加的地质构造复杂区。区内褶皱形态总体为一复向斜, 断裂、褶皱构造发育。区内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秦岭群 (Pt2qn) 一套变质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 其间夹有灰白色透辉石大理岩, 长石石英岩夹透辉石岩。奥陶系草滩沟群 (Oct) 变质中、酸性火山岩和正常沉积碎屑岩组合夹碳酸盐岩, 与下伏中元古界秦岭群呈断层接触。区内岩浆活动强烈, 主要为印支期花岗岩, 加里东期少量角闪岩、闪长岩、混合花岗岩, 燕山早期有零星花岗斑岩岩株。基底和盖层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 (见图1) 。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上亚群q
矿区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秦岭群上亚群 (Pt2qn3) 及第四系 (Q) 。
其中秦岭群上亚群为一套中级变质中酸性和中基性火山岩建造, 岩性为灰黑色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钾长片麻岩。下部未见底, 上部不同程度有第四系覆盖。
2.2 w、ssn向断裂带
区内构造发育, 主要由近EW向的褶皱构造和近SN向的断裂构造组成, 其中近SN向的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 严格控制着该区矿带及钼铜矿体的形态、产状和规模。
(1) 褶皱:本区受近SN向的挤压作用, 形成了近EW向褶皱断裂带, 褶皱总体形态为一复式向斜, 向西倾伏。矿床位于次级背斜北翼, 倾角较小, 一般在30°左右。
(2) 断裂:SN向组:是主要的控矿构造。其中F1断裂长度约600m, 宽0.5-3m, 走向近南北向, 倾向100°, 倾角85°。断裂带有片麻岩角砾及铜钼矿化的石英脉充填。F2断裂带长度约700m, 宽5-10m, 走向近南北向, 倾向95°, 倾角75°。断裂带有片麻岩角砾, 局部及有钼矿化。EW向组:为成矿后断裂, 规模不大, 一般长度只有50-120m, 常常错断矿体或SN向断裂。另外, 该区局部还发育密集的SN向断裂裂隙带, 裂隙一般宽1-2cm, 个别可达4-5cm, 常成群出现, 多充填有石英脉, 常常形成铜钼矿化。
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广泛发育, 主要为印支期黑云母花岗岩, 加里东期有少量角闪岩、闪长岩、混合花岗岩, 燕山早期有少量的花岗斑岩。
2.4 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钾长片麻岩中的问题
矿体主要赋存在中元古界秦岭群上层 (Pt2qn3) 一套灰黑色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钾长片麻岩中。
在靠近印支期花岗岩接触带附近, 目前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矿体有3个, 矿体规律性明显, 几乎全部分布在SN向的断裂之中, 呈线形、脉状近南北向展布 (见图2) 。
2.4.1 矿化体特征
矿体的矿化标志为断裂构造中的蚀变带、蚀变破碎带、石英大脉及其破碎带、及石英细脉带等。各矿 (化) 体的规模相差悬殊, 就已知的几个矿 (化) 体而论, 矿带走向100-1000m以上, 单个矿体延深20-60m, 矿体厚度0.5-5.3m, 产状变化大, 规律性明显, 矿体形态多呈脉状或不规则脉状, 在空间上展布往往有分枝复合、尖灭再现及膨大收缩现象。
2.4.2 采矿石
主要有辉钼矿、黄铜矿、地表有孔雀石、蓝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黑云母、斜长石、角闪石等。
2.4.3 资格结构结构:综合以叶片、他形抗
矿石结构主要为不等粒状、片状-半自行粒状结构, 其次为片状、它形片状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为脉状、网脉状、角砾状、侵染状构造, 其次为角砾-蜂窝状构造。
2.4.4 天然石材
2.5 变质作用和岩质限制
矿区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黄铜矿和辉钼矿化等。
3 钻床材料
3.1 矿化带的地质特征
矿体主要赋存在岩体外接触带及其附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