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岭-石炭纪钨成矿区构造背景与成矿关系研究.docxVIP

瑶岭-石炭纪钨成矿区构造背景与成矿关系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瑶岭-石炭纪钨成矿区构造背景与成矿关系研究 1 区域地质特征 瑶岭-石心社区行政单位为广东省韶关市永兴区。在此区域内从西向东依次有瑶岭、石人嶂和梅子窝三个钨矿床。这三个钨矿床处于相同或相似的构造单元,彼此间距不超过12 km,见图1。该区在构造上隶属于闽粤加里东隆起区之粤中海西坳陷的北东端,属印支褶皱构造分区中的粤北瑶岭复背斜之东部。在次级构造单元上,瑶岭钨矿属瑶岭复背斜核部,而石人嶂和梅子窝钨矿所处的次级构造为石人嶂复式背斜的两翼。其北部为始兴向斜构造,轴向近东西。而石人嶂复式背斜轴向近南北。 加里东期构造作用形成的花岗岩在区域上主要出露于粤北东部的连县、苗尔山和研究区东南部(禾洞岩体)等,区内为梅子窝矿区东南部的都坑英安玢岩。印支期和燕山期构造作用形成的岩体,在粤北地区广泛出露。印支期形成的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等在矿区东北部文政坑、师姑山等地出露。燕山期的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为本区主要岩体。 华南地区与钨矿关系密切的花岗岩有一显著的特点,就是近东西向分布。舒良树等将南岭地区花岗岩划分为骑田岭-九峰山带(北带)、大东山-贵东岩带(中带)和佛冈-新丰江带(南带)等3条近东西向的花岗岩带。瑶岭钨矿、石人嶂钨矿和梅子窝钨矿三个矿床出露位于九峰岩体之南、贵东岩体之北,西有丹霞盆地,东为南雄盆地。在此狭窄的地区内有瑶岭的白基寨岩体、石人嶂洞口山岩体和梅子窝嶂下岩体等多个不同规模的小花岗岩体出露,整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图1)。 区域上在华南前震旦纪-早古生代强烈褶皱-变质的基础上,有萍乡-桂林断裂带、龙岩-大埔-海丰断裂带、赣江断裂带与四会-吴川断裂带、茶陵-广昌隐伏断裂和梧州-四会隐伏断裂这五大断裂。前四条近北东向,梧州-四会隐伏断裂为近东西向,瑶岭-石人嶂正是此断裂的向东延伸部位。区域性断裂的走向与区域性花岗岩的展布方向一致,说明断裂作用与花岗岩的产生有一定的耦合关系。 沿上述深大断裂,有大量的钨矿床(点)出露,矿点整体呈北西西向分布。代表性的矿床(点)为湖南柿竹园钨矿,江西西华山、大吉山、盘古山、岿美山、漂塘钨矿,广东莲花山钨矿、锯板坑、河口山、师姑山、瑶岭钨矿、石人嶂钨矿等。这些矿点受岩浆和构造控制,常常具有相同的深部构造动力学背景,也常常具有相同的矿化和构造特征。 2 长6月以后的成矿活动 关于南岭造山带构造演化存在多种分歧,有“沟-弧-盆”模式、对接模式、“特提斯多岛洋”模式和华夏岛弧系模式等,现在多数学者把南岭造山带称为加里东造山带。研究表明南岭地区主要有三期构造作用,分别为总体拉张背景的加里东期构造作用,以区域上广泛出露的花岗闪长岩为特征的印支期构造作用和与钨矿化有关的复合“S”型花岗岩体为代表的燕山期构造作用。 加里东挤压-走滑-岩浆事件使南岭变为华南陆区。强烈的挤压作用形成区域上大量近东西向的断裂,这些断裂虽然被后期的构造作用改造,但在区域上仍然可以从断裂带主要沿东西向展布得到证实。华南地区不仅形成一系列近东西向的褶皱群和断裂系,也产生了加里东期近NE向花岗质岩体。这些花岗岩以钙碱性花岗岩为主,反映岛弧环境。 印支运动在华南地区表现为以碰撞-挤压-推覆-隆升为主构造事件,这一期构造运动形成了区内北西向和近南北向的褶皱构造。伴随这次事件形成了华南地区晚印支期花岗岩主体,属于岩浆重熔型过铝质富钾质花岗岩。这一时期的花岗岩具有较高的W、Sn、Nb、Ta含量。但由于这一阶段岩浆活动与地幔作用并不强烈,除铀矿外由于缺少地幔物质的加入很难成矿。 燕山期是华南钨矿的一个主要成矿时期。燕山早期南岭地区进入一个新的构造发展阶段,地壳拉张裂解,有大量的地幔物质加入,形成如A型花岗岩和煌斑岩脉。由于地幔物质加入提供了大量热量,同时地幔也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华仁民等将华南燕山期划分为早、中、晚三期,又将中期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70~150 Ma)以大规模陆壳重熔型花岗岩侵位为主,但成矿较少,第二阶段(150~140 Ma)发生了大规模的W、Sn及其他稀有金属成矿作用。陈培荣等提出,南岭燕山早期花岗岩类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应是继印支造山运动以后的一种后造山大陆裂解作用。 综合分析,华南地区在加里东期就有广泛的构造动力作用,形成大量的东西向的断裂,沿这些断裂局部地段有岩浆上侵形成岩体,同时,该期次的断裂现在一般都被后期的断裂改造或错断,但此段时间内并未形成大量的W矿床。到印支-燕山期,由于构造作用,断裂再次活跃起来,代表性的有近东西向的定南-韶关-连县深大断裂。构造运动引起地幔物质上侵释放热量、熔融地层等形成花岗岩岩体,产生成矿流体。同时,这些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裂隙提供了W矿的成矿流体通道和成矿空间。成矿元素在以F、Cl、B为主要运移矿化剂的作用下,多以络合物的形式在成矿流体中运移到近地表或地表的构造裂隙中。同时活化了地层中的W,最终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