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量古诗创作论.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汪元量古诗创作论 王元量,名字叫苏云,出生于吴县。他出生于宋淳佑八年(1248年),死于元延佑五年(1318年)。曾以词章、琴技给事度宗宫掖,国亡,随宋三宫北去,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秋乞黄冠南归后,浪游江湖以终。他一生经历了宋亡前后的历史时期,在其生命与创作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其诗词作品,见于世的有《水云集》、《湖山类稿》,今人唐圭璋、孔凡礼辑到不少汪元量的佚词佚诗,分别辑入《全宋词》、《全宋词补辑》、《文史》十五辑内。 (一) 诗歌的历史 汪元量的诗歌创作,大致可分三个时期: (1) 贾似道的国家形象 这一时期的诗能见到的虽只有几首,却集中地谴责了统治者的昏庸,表达了复兴宋朝的愿望。南宋朝廷不事恢复,偷安于东南一隅,钱塘成了他们的“销金窝”;度宗时国势更岌岌可危。身为宫廷供奉的汪元量,看到统治集团的腐败和国家民族面临的重大危机,对衰败的国势忧心忡忡:“江山有待伟人出,天地不仁前辈休”,切望能有一代伟人出现来重振残局,对腐败的南宋朝廷表示愤慨与否定。咸淳六年(1270),临安的门户——襄阳被元军围困已三年,独揽朝政的贾似道却视若罔闻,元量满怀义愤,在《贾魏公雪中下湖》一诗中揭露道:“冻木号风雪满天,平章犹放下湖船。兽炉金帐羔儿美,不念襄阳已三年。”直斥贾似道恣意淫乐、坐待国亡的罪行,披露了作者无私无畏的爱国肝胆。 尽管朝廷腐败不振,但元量对国家与民族的前途仍充满自信,一丝复兴的可能都引起他无限的欣喜与期望。咸淳十年(1274),鄂州失守,贾似道被迫出兵迎敌,元量在《贾魏公出师》一诗中希望此举“可能清海岱,宗社再昌唐”。并有《孙殿帅从稷公出师》一诗:“我宋麒麟阁,功当向上名。出师休背主,誓死莫偷生。社稷逢今日,英雄在此行。勿为儿女态,一笑欲倾城。”对出征将士寄以社稷重托,勉励他们莫负国望。谁料此战宋师大溃败,贾似道自鲁港单舟逃遁,国运挽回无望,元量在《鲁港败北》中写道:“三军坑鲁港,一舸走扬州。星殒天应泣,江喧地欲流”。亡国之痛惊天动地,使人悲愤欲绝。在兵临城下之际,元量满怀对元蒙南侵的无比仇恨,在《北师驻皋亭山》一诗中发出了“疠鬼终当灭贺兰”的誓言,体现了不屈不挠、坚决御侮的伟大民族精神。 (2) 天祥文学的爱国教育功能 南宋亡国后,元量随三宫北迁,栖栖惶惶,痛感亡国之辱。此时期,他的诗作最丰富,有声讨南宋统治者投降和元蒙南侵罪行的,有歌颂古今爱国英雄的,也有感怀古迹的,被人誉为“诗史”。其代表作《湖州歌》九十八首,在诗的规模与叙述亡国内容的深广度上,都居宋遗民诗歌之首,堪称元量“诗史”中的精华。 “萧墙祸起非今日”,南宋江山毁于一旦,正是南宋统治阶级长期腐败的结果。诗人揭露他们“寻常只道西湖好,不识淮南是极边”,一旦国难当头,便为保全自己而屈身事敌,“满朝文武尽降臣”,就是诗人对这帮卖国权臣的揭露和怒斥。特别是集中抨击了他们的代表人物贾似道,不仅以历史上图谋不轨的野心家赵高等人来影射,还直斥其名进行讨伐:“师相平章误我朝,千秋万古恨难销!”元量还能冲破忠君思想的束缚,谴责谢太后将江山拱手与人的投降行径:“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佥名谢道清。”在《太皇谢太后挽章》中他又写道:“事去千年速,愁来一死迟”,嘲讽了这位国母不与国家共存亡的苟活行为。元量用诗也记述了元兵蹂躏东南半壁的罪行:“乱离多杀戮,水畔几人啼”,“白日驱人夜烧屋”,“北师要讨撒花银,官府行移逼市民。”尤其是《浮丘道人招魂歌》,虽写一家人在元兵锋镝之下淌泪滴血的悲惨遭遇,亦可看做是整个民族所遭灾难的生动缩写。诗人还写了兵燹之余,祖国山河一派荒芜、阴森的惨景:“陵庙成焦土,宫墙没野蒿”,“两淮极目草芊芊,野渡灰余屋数椽。”就连尘外之地也难免浩劫,《多景楼》一诗写道:“禅房花木兵烧杀,佛寺干戈僧怕归。”山河破碎,使人睹景而垂悲国泪。 在抗元战争中,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三载当时宋“兵有自食其子者,然犹力战不屈”,爱国精神之强烈,牺牲精神之伟大,真可以感天地而开金石!元量的诗中有下层兵民爱国壮举的反映,如写他们英勇抗战:“十年襄阳铁脊梁”,写他们宁死不降:“扬州昨夜军书至,说道淮安未肯降。”元量更热情地歌颂了爱国英雄的代表——文天祥。诗人深知天祥有“梅花铁石肠”,亲见天祥“拔舌剖心命何惜”的大无畏精神。天祥壮烈殉国,震耀千古,诗人高度赞颂了他的凛然正气:“我公就义何从容,名垂竹帛生英雄”,“忠肝义胆不可状,要与人间留好样。”元量还通过对古代爱国志士的礼赞来寄托自己的爱国感情。他歌颂了历史上辅佐君王、拯救国难的廉颇、蔺相如、萧何、曹参等;歌颂了曾收复失地的田单、祖逖等;歌颂了誓不降敌的伯夷、叔齐、鲁仲连、南霁云等。诗人尤崇敬苏武与杜甫,把他俩奉为“真吾师”。对于被迫身居异域而心向故国的古人,如李陵、王嫱、蔡琰等深表同情,借古人

文档评论(0)

134****3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