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 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培育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预备】 1、学生: ⑴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⑵读熟课文。 2、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支配】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 〔2分钟。〕 1、揭题。 2、读题。 3、留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留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沟通搜集的有关资料 〔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状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 〔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 〔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预备。 2、检查沟通自学状况: 〔10分钟。〕 ⑴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举同学讲解古诗; ⑵教师留意指教,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把握的字词。“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 〔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 〔14分钟。〕 1、引导: 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 2、往日,他们生活上互相照看,学业上互相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肯定特别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情深意重。 【教学过程】 一、缓解学生紧急气氛烘托课堂气氛 同学们,与平常相比,我们的教师里发生了什么改变?班长闫兴回答说:“今日我们这节课来了几位听课老师,那作为班长,我们以何种方式来欢迎听课老师呢?班长闫兴带着大家鼓起掌来。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上完体育课和做了课间操,同学们累吗?今日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送别》〔师唱〕有的同学伴同老师一起唱,唱完之后,同学沟通感受,有的同学说出与亲人分别时难过、难过……进而导入新课,今日老师与大家来共同学习一首送别诗,并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解诗题、说诗人 1、解诗题: 通过思索,能说出送别的地点是黄鹤楼,送别的人物是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到广陵去。 2、说诗人: 生预习,知道本诗的是李白,学生介绍诗人李白:唐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有《早发白帝城》、《赠汪伦》。老师补充:黄鹤楼坐落在今日的湖北省武汉市,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传奇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 四、品读诗句,走入诗的境界 1、理解第一、二句诗: ⑴点名学生读,让学生找出在第一二句诗中,提到了那些地名?学生回答:黄鹤楼和扬州。教师板画黄鹤楼、长江水、扬州。 ⑵图文对比,理解“西辞〞: 学生能够说出“西辞〞的含义:诗人李白和好友孟浩然在黄鹤楼分别了,由黄鹤楼向东乘着小船经过长江到扬州去。 板书: 名楼送 ⑶抓住“烟花三月〞展开现象: 老师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