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库车河剖面三叠系和侏罗系古气候分析.docxVIP

新疆库车河剖面三叠系和侏罗系古气候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疆库车河剖面三叠系和侏罗系古气候分析 1 库车提出了中生界孢粉相 khovim盆地北部位于塔里木盆地。这是新疆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库车河剖面中生代地层发育甚好, 并含有丰富的多门类生物化石, 是新疆生物地层和沉积相研究程度较高并具有代表性的剖面之一。2000~2001年我们以该剖面孢粉化石比较丰富的三叠系和侏罗系为重点, 开展了库车坳陷中生界孢粉相研究, 将该区中生界孢粉玻片中的干酪根显微组分划分为5种组合和12种亚组合。结合沉积特征, 研究干酪根显微组分组合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探讨库车河剖面中生界各组的沉积环境及古气候。 库车河剖面三叠系和侏罗系发育较全, 自下而上划分为下三叠统俄霍布拉克组、中—上三叠统克拉玛依组、上三叠统黄山街组和塔里奇克组、下侏罗统阿合组和阳霞组、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和恰克马克组、上侏罗统齐古组和喀拉扎组。各岩组岩性特征见表1。 2 充分利用沉积相特征的有机相研究 根据干酪根显微组分研究沉积环境已有40多年的历史, 早在60年代初, A.H.V.Smith对英国约克夏煤田石炭系煤进行了详细的孢粉学和煤岩学研究, 根据孢粉组合划分出鳞木孢相、环节孢相、过渡相和水泛相。1964年A.科巴兹 (Combaz) 首先提出了孢粉相的概念, 之后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讨论和叙述, 1980年B.杜兰德 (Durand, 1980) 为孢粉相确定了比较完整的概念, 即“孢粉相应是对沉积岩中有机组分的性质、生态特征和沉积环境的总体认识”。在国内赵传本 (1987)、王开发等 (1989)、高瑞祺等 (1976)和周山富 (2000)等国内孢粉研究专家在孢粉相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绝大部分均侧重于对孢粉颜色与有机质成熟度、干酪根类型划分与生油潜力评价以及古气候方面的研究, 涉及干酪根显微组分与古环境方面的研究成果则寥寥无几。与此同时地球化学专家在有机相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1999年, 秦胜飞等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煤系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研究及勘探方向”研究报告 (未发表) 中, 根据有机相划分的标志, 对库车坳陷煤层的煤岩学和地球化学等进行了分析, 划分出6种有机相类型:高位泥炭沼泽有机相、高位-森林过渡沼泽有机相、森林泥岩沼泽有机相、流水边缘沼泽有机相、流水泥炭沼泽有机相和开阔水体有机相。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干酪根显微组分依据其来源可分为内源型和外源型两种。内源型显微组分如藻类化石等为原地保存的有机质, 与沉积环境关系密切, 可直接反映沉积区域的环境类型。外源型显微组分如具结构的陆生植物残片虽属于异地搬运来的有机质, 但不同沉积环境中显微组分的类型是不同的。所以, 显微组分组合在确定古环境上亦具有一定的意义。 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系孢粉玻片中的干酪根显微组分丰富多彩, 本文将其归纳为5种组合类型和12种亚组合, 干酪根显微组分组合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见表2。 3 库车河剖面植物生态习性分析 根据孢粉玻片中干酪根显微组分的特点, 推测沉积时期的古气候和沉积环境是孢粉相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孢粉组合中部分孢粉化石的亲缘关系比较清楚, 其母体植物的生态习性是研究古气候的主要依据。库车河剖面三叠系和侏罗系孢子花粉的母体植物按其生态习性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 山地针叶植物, 包括松科、原始松柏类和罗汉松科植物; 2) 热带、亚热带植物, 其中蕨类植物有紫萁科、桫椤科、蚌壳蕨科、海金砂科和莎草蕨科, 裸子植物有苏铁科、罗汉松科; 3) 旱生植物, 包括蕨类植物的莎草蕨科和裸子植物的掌鳞杉科; 4) 沼生或湿生植物, 包括藓纲的水藓科植物、石松纲的石松科植物及楔叶纲的芦木科植物。依据孢粉玻片中干酪根显微组分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 并结合野外收集的主要沉积特征资料, 对各沉积时期的沉积环境和古气候作如下探讨: 3.1 沉积体系及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 该组样品中常见藻类、疑源类化石, 主要为黄藻门的葡萄球藻 (Botryococcus) , 还见有少量的绿藻门的Shizosporis, 疑源类化石有Granodiscus、Veryhachium和Micrhystridium。葡萄球藻是淡水—半咸水湖泊环境中的常见藻类;Veryhachium和Micrhystridium都产于海相或海退末期半咸水相的沉积环境中, 它们的出现一般被视为与海水影响有关。无定型体是藻类、疑源类降解产物, 亦主要见于湖相沉积中。综合各岩性段主要沉积资料, 对各岩性段的沉积环境分析如下: 本组可分为5个岩性段, 即:下部绿色泥岩、砂岩段, 下部紫红色砂、砾岩夹泥岩段, 上部绿色泥岩、砂岩段, 上部紫红色砂、砾岩夹泥岩段以及底砾岩段。 底砾岩段主要沉积特征有: ① 砾岩, 成分复杂。陆源岩块由中—粗砾等不同

文档评论(0)

uyyyeuury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文档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