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与钱柳因由来.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钱谦益与钱柳因由来 几年前,我研究了中国明清史,并对明末文坛宗主钱谦益感到兴奋。钱谦益于明清易代之际是一位不可忽视且颇令人困惑的复杂历史人物。钱氏传世诗文著作以及记载钱氏事迹的史料虽多, 但极不易读懂。一方面, 钱谦益身为“东林党魁”, 学贯天人, 诗名盖世, 被时人推为“当代文章伯”, 其诗文最大的特点便是巧妙融合古典 (即旧籍之典故史实) 今典 (即当时之事实和同时代人之诗章) 。且因钱谦益改事新朝后, 为避时禁, 其诗词文章多隐讳之辞。所以, 若非博识通人, 绝难通释钱氏诗文之僻事奥句。另一方面, 钱谦益早为清流魁首, 晚乃附和马阮, 降顺清朝, 以致身败名裂, 素为时人所不齿, 犹被东南旧朝党社中人所诟毁。至其身后, 积极致力于彻底扑灭汉人反清思想活动的乾隆帝将他列为千古罪人再三加以口诛笔伐, 甚至于乾隆四十三年 (一七七八) 下令把他列入贰臣传乙编, 以示最大之谬辱。从此, 钱谦益在中国文坛成为众矢之的。有关他的事迹常见于明清正史、文人笔记及野史轶闻中, 但多为诟骂之语, 真伪难辨。 《柳如是别传》是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释证钱柳因缘的一部巨著, 录入《陈寅恪文集》, 于一九八★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首次刊行。自其问世以来二十年间, 引起众多学人对这一课题的重视和研究, 关涉钱柳因缘的论著、说部层出不穷。今年年初三联书店重新整理出版《陈寅恪集》, 又率先推出《柳如是别传》, 足令每一位致力于明清史研究的史学工作者和仰慕陈先生大师风采的青年学子备感兴奋。从我个人说来, 手捧先生巨著犹如身怀瑰宝, 惜乎才疏学浅, 勉强读完此书, 通解固未达到, 通读犹有疑难。不过读后仍有不少体会, 尤其对钱氏资料晦涩难解、真伪难辨之因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首先, 春秋“为尊者讳, 为亲者讳”之旨, 乃时人著述时严格遵守的一基本准则。 例如, 钱谦益与云间孝廉陈子龙虽在文场情场皆立于敌对地位, 但两人交谊素为深厚笃挚钱氏门人瞿式耜刻初学集时却删去钱陈两人赠答诗书, 陈寅恪先生就此论道: 似因避去柳陈关系之嫌所致。此点若非出自牧斋 (钱谦益号) , 则必由于瞿稼轩 (瞿式耜号) 之主张。瞿氏于此未免拘泥春秋“为尊者讳, 为亲者讳。”之旨。 (见《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 遂为师母讳耶? (《柳如是别传》三联书店版, 六二★页) 又如, 崇祯十七年 (一六四四) , 凤阳总督马士英疏荐钱谦益开府江浙, 控扼海道, 与马士英、史可法三方鼎立, 联络策应。钱氏门人顾苓著《河东君传》、《东涧遗老钱公别传》时, 绝口不提此次疏荐本末。陈寅恪先生指出是: 岂欲为其师讳, 而避免吕步舒之嫌疑耶?鄙意云美 (顾苓字) 宅心忠厚, 固极可嘉, 殊不知牧斋此次之起废, 由于瑶草 (马士英别字) 之推荐, 实为牧斋一生前后打成两橛之关键所在。若讳言此点, 则于当日之情事, 不可通解矣。 (八五一页) 还有, 顾苓《河东君传》于柳如是之本来姓氏、籍贯及在适陈子龙为妾以前之事迹, 不道及一字, 亦因持春秋之旨而有所隐讳。 (四三页) 除了钱氏门人为师讳以外, 陈子龙弟子王党于陈子龙妻张氏, 撰《虞山柳枝词》时, 既为其尊者即陈子龙讳, 又为其亲者即张氏讳, 故隐没其师及师母与柳如是之关系, 转而矢于柳如是。 (四四———四六页) 可见, 春秋之旨实为旧时文人士子著书立说时所遵循的一基本准则。 原本, 中国传统社会里弥漫着温柔敦厚的人情化的伦理亲情。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将仁义道德作为维系人际关系、巩固社会制度的黏合剂, 把三纲五常视为严明社会等级制度的准则和约束人们行为规范的思维框架, 由此形成以伦理为本位的价值判断标准。长期接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士人秉持春秋之旨为尊者讳, 为亲者讳, 完全符合传统的伦理纲常, 自然无可非议。可是, 此旨与“直书其事, 不掩其瑕”的史笔精神相违。固然瞿、顾、王之流并非史家, 不能以此苛求之。但他们的有所讳饰, 却人为地给历史真相掩上了一层面纱, 为后人解读这段历史事实增添了难度。 其次, 明季士人党派之争、门户之见最深, 时人站于不同立场, 必留下不同的言论 明季党争, 自以东林与非东林之争最为人所熟悉。钱谦益初进仕途, 便为东林党人叶向高、孙丕扬所赏识, 就此终生卷进党派斗争中, 不能自拔。万历三十八年 (一六一★) 他与韩敬争状元失败, 仅得探花, 深以为憾。不久因叶、孙两人失势, 他失去掌权者的支持, 丁父忧居乡十年而无法补官。泰昌元年 (一六二★) 始被召还朝, 次年 (即天启元年) 主持浙江乡试时, 他为政敌韩敬所陷害, 于钱千秋一案以失察之罪夺俸三月, 后以疾告归。天启四年 (一六二四) , 他再次回朝以翰林编修充任经筵讲官。此际东林党与阉党争斗激烈, 他被魏忠贤党指为东林党魁, 于次年削职南归, 再次受党争之累。魏忠贤在思宗即

文档评论(0)

186****7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