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远程白光led的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
1 led照明工艺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更新,近年来,广州二甲酯(light-registryoflight)的发展趋势迅速,尤其是gan基蓝l绿色照明技术取得了突破1。发光二级管( LED) 与传统照明相比具有寿命长、节能、无污染等优点,在固态照明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2 ~ 3]。目前实现白光的主要方法是使用蓝光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产生黄光,蓝光黄光复合后得到白光,但是相关色温Tc很难做到5000K以下,显色指数Ra一般也小于80,无法应用于对Tc和Ra要求较高的日用照明[4 ~ 6]。为了使显色指数提高可以采用多种荧光粉混合的方法,例如采用紫外三基色荧光粉,显色指数达到93[7]。 LED传统封装方法是将荧光粉与配粉胶混合均匀, 直接点在焊好线的芯片上[8 ~ 10]。这种工艺导致了LED器件存在一定缺陷[11 ~ 14]: 芯片直接接触荧光粉,影响散热使芯片工作温度升高,导致荧光粉产生光衰和色坐标偏移; 点胶过程中荧光粉沉淀,导致同一批次光源光色有差别,而且点胶过程繁琐; 同时散热不良也会导致封装胶老化加快。为此,近年来出现了远程荧光技术,即芯片发出的蓝光激发远程荧光转换层而得到白光。这样荧光粉均匀分散在树脂中远离热源,并且避免荧光粉传统封装过程中沉降引起光源均匀性差的问题,同时这样的器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目前基于远程荧光技术的照明已开始有产品进入应用,但有关远程白光LED技术和工艺的研究,特别是影响远程荧光LED光学特性的因素和规律的细节研究少见报道。本文采用红色和黄色荧光粉与光固化方式制备了荧光转换层, 自制了远程白光LED模拟器件,研究了荧光转换层以及与芯片的距离,输入电流等对模拟器件发光特性能的影响,希望对远程白光LED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2 实验
2.1 英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光固化树脂UC-102为和氏璧化工的商品,EM- 211和IBOA为台湾长兴化工公司的丙烯酸酯商品, 光引发剂184为北京英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商品, 均直接使用。
黄色荧光粉LMY-4255-HB和红色荧光粉LAM- R-6237-C ( 大连路明发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扩散剂ESC-MP520 ( 东莞市铨盛化工有限公司) ,芯片HL-KF14B1PA4 ( 鸿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仪器AIS-2-0. 3mm铝基座测光积分球R98 ( 杭州远方光电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2.2 实验过程
2.2.1 红色蓝色荧光粉的制备
准确称量1. 5g UC-102、0. 3g EM-211和0. 15g IBOA于洗净烘干的玻璃瓶中,作为光固化树脂混合物。称取黄色荧光粉LMY-4255-HB和红色荧光粉LAM-R-6237-C,总量控制在0. 16g,加入到光固化树脂混合物中,接着加入光扩散剂0. 03g和光引发剂184-M 0. 05g,搅拌均匀后再超声分散30min。然后放入烘箱脱气15min。取一定量的混合物放入预先制好的玻璃模具中,厚度控制在1. 2 ~ 1. 3mm, 最后使用高压汞灯进行紫外光固化,固化10min后取出,便得到荧光粉转换层。
2.2.2 红黄蓝色蓝色荧光粉片层的光学性能测试
将制得的荧光粉层按照图1所示的结构安装, 首先保持芯片与荧光粉层距离17mm,保持输入电流0. 3A,采用积分球对红黄荧光粉不同比例片层的光学性能进行测试。然后改变荧光粉层与芯片距离, 测试不同距离的光学性能。最后改变输入电流进行测试。本实验还对在红色荧光粉占总荧光粉质量比为7. 82% 的情况下,对光扩散剂加入前后的光学性能进行了测试。
3 结果与分析
3.1 关于朱光粉比例的光学研究
3.1.1 红色蓝色荧光显色粉的确定
光源对物体的显色还原能力称为显色性,显色指数则是表征显色性的一个参数,规定白炽灯显色指数为100,作为标准光源。其他的光源显色指数可以通过公式
式中Ra———显色指数;
R1~ R14———CIE规定的14种色样。
本实验中,由图2可看出,在只有黄色荧光粉时,显色指数很低,只有77. 6,并且从表1看出其红色色样R9= - 2,由公式可知,很难达到较高的显色性。为解决此问题本实验通过加入了红色荧光粉来提高显色性,由图3中曲线看出,随着红色荧光粉质量比的增加显色指数上升,在达到一定数值后下降,但是下降不多。红色荧光粉占总荧光粉质量比为7. 82% 时显色指数最高,达到了85. 1,这样的显色指数完全可以满足日用照明需要。出现显色指数先上升的原因是红色荧光粉加入弥补了高波段的红色部分,从表1看出随着R9提高,红色部分增多,显色指数上升。但是随着红色荧光粉进一步增加显色指数下降是因为部分蓝光和红光也会被红色荧光粉吸收,转换成红光导致配色不均匀。同样从表1可知,红色荧光粉增加时,主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