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海崇拜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基本特色
我们所说的“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在台湾被称为“原住民文学”。台湾的学者和作家对“原住民文学”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笔者倾向认同卑南族学者孙大川的论述, 紧扣作家的“身份” (identity) 而不拘题材1。本文所谓“台湾少数民族文学”, 即是指具有台湾“少数民族”身份的作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 (本文主要关注其书面文学) 。目前台湾少数民族大致形成了泰雅族、布农族、阿美族、邹族 (曹族) 、赛夏族、排湾族、鲁凯族、卑南族、达悟族 (雅美族) 、邵族、噶玛兰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赛德克族等14个族群。台湾少数民族文学自然包含了这14个族群人们所创作的文学作品。由于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茁壮成长得益于台湾本土化思潮的推动, 它和政治思潮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谋”关系。人们通常会给台湾少数民族文学贴上“悲情”、“抗争”的标签, 认为它是少数民族争取政治、经济、文化等权益的工具和手段。这些观点确实概括了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在一定阶段的特点和部分书写特色。不过, 1990年代中期以来, 台湾少数民族获得“身份”认可, 文学主题也发生重大变化, 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也拓展了更宽的创作视野, 展现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元素。本文仅从山海崇拜、祭仪书写、生态关怀三个方面, 概括性论述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基本书写特色。
一 歌谣对生命的建构
较之于生活在都市、城镇的其他族群, 台湾少数民族一般居住于偏远的山海世界, 较多地保留了更多民间、原生态的精神信仰。那些僻远的山海世界, 正是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依然或较多地保存着生物和文化多样性的地方。台湾少数民族和大自然亲密相处, 山海世界赋予了他们生存、繁衍、发展的所有资源。他们也将山海世界视为与族人生命一体的灵性世界, 这让他们能够发现、感受、倾听、理解山海世界的一切生命形态。在族群生存、繁衍的历史进程中, 台湾少数民族也自然形成了对“大地”的深厚感情和对山海的崇拜之情。作为族群生活和感情的文学表达, 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也体现出自然的山海崇拜的书写特点。
玉山、卑南山、大武山、大霸尖山等在台湾少数民族不同族群具有神圣的意义, 这些空间地标凝聚着族人“原初”的集体记忆和情感认同, 因此不少文学作品歌咏它们。而且少数民族作者对于这些特殊“地理”的文字记载、文学书写, 往往和祖先传说、神话、民间故事等纠结一起, 显示出特别的民族韵味。
邹族神话故事中, 天神hamo在玉山摇树造人, 人类祖先就是从“玉山”来的。“太古时, 天神哈莫从天上降落到新高山 (玉山) 创造人类。”“神摇动树木, 落下来的叶子都变成了女人。当时世界已有男人, 神将这两种人互为婚姻。”2相较于台湾少数民族神话传说中的石生人、竹生人、百步蛇生人、葫芦生人、太阳卵生人等, 这则玉山的树叶飘落而成人类始祖的神话传说显得更贴近人类的生命运行规则。在作家的书面文学创作中, 邹族作家高一生以歌谣反复歌咏过玉山。《登上玉山》是其日据时代的名作, 歌谣没有华丽的赞美词, 只是非常朴素地描述了登上玉山的所见、所感、所闻, 但对玉山的景仰之情已经内涵其中。
在排湾族的“祖先传说”中, “排湾族祖先起源于大武山, 从天降下来黄色和青色的蛋, 黄蛋生出男孩, 青蛋生出女孩。兄妹长大成为夫妻生出儿女。”3而在泰雅族的神话中, 大霸尖山是祖先的发源地。“从前在叫做papakwaqa的山有一大石, 大石裂开, 从中生出一男一女, 男为兄, 女为妹。”4这个papak waqa即是大霸尖山, 男女繁衍子孙而成为tayal族。可见大武山、大霸尖山对于排湾族、泰雅族的神圣意义。从小在排湾族社会长大的胡德夫 (族名AleLusolaman, 父为卑南族人, 母为排湾族人) 有首歌谣《大武山美丽的妈妈》, 反复歌颂着“哎呀大武山是美丽的妈妈”。“山谷里的声音”、“山谷里的姑娘”都是“那么的美丽”, 大武山流动着“滋润我的甘泉”、流传着“古老的传说”。抒情主人公反复表达“为了山谷里的大合唱”而“要回来”、“再也不走了”的深情。不同于汉民族文学对高山的描写和抒情, 《大武山美丽的妈妈》显然已经超越了大武山作为地理空间的表述, 内涵了抒情主人公对大武山母亲般的依恋和宗教般的皈依, 体现了台湾少数民族对大地高山最原始的崇拜之情。泰雅族文学家尤霸士·挠给赫 (Yubas Naogih, 汉名田敏忠) 的诗颂《大霸尖山在招手》所歌咏的大霸尖山是泰雅族的发源地。诗作看似简单描述了族人走向大霸尖山的路径, “望见”、“接近”、“抵达”也很直接地勾勒了族人前往大霸尖山的动作行为, 但诗作中那些“指示”族人行走路径的生命“路标”——“就顺着大安溪边稻米照射的光芒走”、“跟着鱼的尾巴走上了大湖溪”、“看汶水溪水鹿的脚印”——莫不呈现了族人敬重天地间生命万物且从大自然获取启示的生存智慧。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