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针灸医籍选读《针灸资生经》选.docxVIP

本科针灸医籍选读《针灸资生经》选.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针灸资生经》选 第一节 王执中的针灸学术思想 王执中,字叔权,南宋时针灸学家。东嘉(今浙江瑞安县)人,生卒年份不详。南宋乾道己丑(1169年)进士,曾任政郎、澄州(澄水,湖南北部)教授。《针灸资生经》是王执中汇集诸家之书而成。书中辑录了《黄帝内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典籍和方书中的内容,其中以腧穴方面的内容为主。 本书共有七卷,是一部类纂性的针灸著作。 卷一论腧穴为主,编写体例类似《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按身体各部分区分别论述了头、胸、腹、四肢部穴位。书中附图46幅,其中背面9幅,腹面27幅,侧面10幅,并根据《黄帝明堂灸经》《素问》《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典籍,对腧穴的定位、取穴法、主治病证、禁忌等内容进行考证,增补了一批有效别穴,如眉冲、当阳、百劳等。 卷二论述针灸法,包括针灸须药、针忌、穴名同异等,尤其对灸法记述较多,包括点穴、灸疗壮数、艾炷大小、灸疮等内容。嗣后《针灸聚英》《针灸大成》《针灸集成》等书的灸法内容,多引自本书。 卷三至卷七广集博引典籍方书,采集民间单验方,结合王氏临床经验,记述了内、外、妇、儿各科193种病症的针灸治疗取穴及具体刺灸方法,因病配穴,因证施治。如卷三主述虚损、腹痛、腹胀、肠风、淋、癃、疝、疟等病症的论治取穴;卷四论述心痛、癫、狂、中风、咳喘、积聚、水肿、鼓胀等;卷五记载形体诸痛;卷六记载耳、目、口、齿、鼻、咽喉等病的论治取穴;卷七记述伤寒、黄疸、瘰疬、历节风、疔疮、蛊毒、乳痈、血崩等。书中有针灸医案50余例。除针灸内容外,书中还引用方药治疗,如《陆氏集验集》《玉道单方》等。 一、考证腧穴,尊古不泥 王氏对经穴的考订,尊古不泥,其书中虽然辑录了诸如《黄帝内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千金要方》等古医籍,但对其腧穴可疑之处,从不拘泥,而是据理分析,以纠正前人之误。如对跗阳穴部位的考证曰:“按《素问·气府论》阳跷穴注云:谓跗阳穴也,在外踝上三寸,窃意阳跷即跗阳也。及考《气穴论》阴阳跷四穴注云:阳穴是谓申脉,阳所出。则是阳乃申脉,非跗阳矣。故《明堂下经》既有跗阳在外踝上三寸,《上经》又有阳跷在外踝前一寸,一寸三寸既异,是跗阳、阳跷各是一穴也。但不知《素问》之注,何故前后相背耶。”王氏对穴位的针刺深度也有考证,如在睛明穴之下称:“按《明堂》云针一分半,《铜人》乃云入一寸半,二者必有一误。予观面部所针,浅者入一分,深者四分耳。而《素问·气府论》注亦云刺入一分,则是《铜人》误写‘一分’为‘一寸’也。”王氏对古籍中同一内容的不同说法,在无从辨其是非时,则保留原貌,而不囿于一说。如“李袭兴称:武德中出镇潞州,甄权以新撰《明堂》示予,时有刺史成君绰忽颈肿如数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三日矣。予屈权救之,针其右手次指之端,如食顷,气息即通,明日饮啖如故。按《铜人》云:‘少商穴在手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成君绰腮颔肿大如升,甄权针之立愈。’病状少异,功效实同。但李云次指端,《铜人》云大指端,未知其孰是。果针少商,当在大指端也。姑两存之,以俟识者。” 在治疗上,王氏也是尊古不泥,重视临床实效。他在论“溏泄”一条时,以《铜人》选穴(三阴交、地机、太冲)为主文,其后加按语曰:“予尝患痹疼,既愈而溏痢者久之,因灸脐中,遂不登溷。连三日灸之,三夕不登溷。”因此王执中认为:“若灸溏泄,脐中第一,三阴交等穴乃其次也。” 二、针药并施,择善而从 王执中秉承了孙思邈的学术思想,在疾病的治疗中,常针灸药物并施,择善而从。如《针灸资生经·针灸须药》曰:“今人或但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或惟用药而不知针灸者,皆犯孙真人所戒也。而世所谓医者,则但知有药而已,针灸则未尝过而问焉。”对“但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或惟用药而不知针灸”的医者提出批评。王氏临证随病施治,不偏执一法,或针或灸或药,有时兼而并施。如论三里穴时曰:“予旧有脚气疾,遇春则足稍肿,夏中尤甚,至冬肿渐消,偶夏间依《素问注》所说(三里)穴之所在,以温针微刺之,翌日肿消,其神效有如此者。”此为单独用针。又云:“屡有人腰背伛来觅点灸,予意其是筋病使然,为点阳陵泉令归,灸立愈。筋会阳陵泉也。”此为单独用灸。至于诸法并用者,书中随处可见,如云:“凡身重不得食,食无味,心下虚满,时时欲下,喜卧,皆针胃管、太仓,服建中汤及平胃丸。”又如:“凡食饮不化,入腹还出,先取下管,后取三里泻之……吐呕逆不得下食,今日食,明日吐,灸膈俞百壮。有人久患反胃,予与镇灵丹服,更令服七气汤,遂立食。若加以灼艾,尤为佳也。”由此可见,王氏临证充分利用针、灸、药的特长,当药则药,当针则针,灵活运用。对用一法即能获效者,则指出不必多用,如“治伤寒头痛药多矣,惟浓煎五苓散服必效,不必针灸,予屡施于人皆效故也。” 三、重视按诊,因证配穴 王执中通过临床实践发现,针灸治疗前

文档评论(0)

卢老师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3日上传了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