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岳诗谈岳飞《赠吴将军南行》诗手书拓片辨释
2003年12月,洛阳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了一首刻有岳飞《吴将军游行》诗意的书信。拓片是从卢氏县一户农民家中发现的,保存完好,拓片字迹清晰,上有清代河南学政许乃钊的正楷小字题跋。这是很有价值的一件文物发现,有助于考辨岳飞的诗与书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岳飞提供宝贵的文献资料。值得高兴的是,2007年4月18日《中国文物报》“大观”专栏,刊登了岳飞《赠吴将军南行》诗手书拓片的照片,上有河南学政许乃钊题跋,并配有胡小龙考释该拓片的文章,题目为《岳飞手书拓片略考》,使学术界能有机会欣赏和参与研究这一珍贵的文献。不过,笔者读了《岳飞手书拓片略考》后,有几点意见,觉得有必要提出来商榷。
第一,该文作者对拓片文献资料本身的释读和标点,出现多处失误,歪曲了原文,为便于讨论,恕将该文作者对岳诗拓片所作释读转引如下:
赠吴将军南行
我有一宝刀,深藏未出韬。今朝持赠南征使,紫霓万丈千重霄。指海海腾沸,指山山动摇。蛟蟠潜听百怪伏,虎豹战服万鬼禘。时作龙吟似怀恨,未得尽剿法天骄。蠢啸蛮蜒弄竿梃,倏霞忽散如群猱。使君持命仗此德,红炉炽炭燎氄毛;奏凯归来报天子,云台麟阁高岧峣。噫嘻!平蛮易,自治劳。卒犯市肆,马躏禾苗,将耽骄侈,士扭贪饕。虚张囚馘,妄邀金貂,使君一一试此刀,能令四海烽尘消,万姓鼓舞歌唐尧。
在上引诗文中,至少有以下几处错误:
1.“千重霄”为“干青霄”之误。原释文者把拓片中之“干”错认成“千”,似太粗心。由于拓片中“青”字,只残留上半部,下半部分漫漶不清,致使释文者将此字误认为“重”字。“干青霄”意指“直冲云霄”,晋人左思《蜀都赋》中即有“干青霄而秀出,舒丹气而为霞”之句。若写作“千重霄”,则不知作何解。
2.“万鬼禘”为“万鬼号”之误。拓片中所书草体“號”字,当为“号”之繁体。而释文者却将草体“號”字写作“禘”,甚误。
3.“尽剿法天骄”,不可读。查看所附拓片发现,释文者将草体“诸”字误认为“法”字。只要订正成“尽剿诸天骄”,句意即一目了然。
4.“蠢啸蛮蜒”之“啸”,乃为繁体“尔”字之误。其实,拓片中之“尔”字还是比较容易辨识的,惜释文者未加精审。
5.“倏霞忽散如群猱”一句,又不可知其意。原因是释文者将“倏聚忽散”之“聚”字误断为“霞”字,致使句意令人无法理解。
6.“使君持命仗此德”中,何谓“仗此德”?其实诗句原意很清楚,是指吴将军仗此刀南往。然释文者竟把“往”字错认作“德”字,只要稍作推敲,就不至于出现这样的错误。又,“持命”为“拜命”之误读。
7.“士扭贪饕”中,释文者误识“狃”字为“扭”字。“狃”者“习也”,“士狃贪饕”意指士兵们已经习惯于贪婪索取,与前一句“将耽骄侈”相对应。若作“士扭贪饕”,则不可解。
经订正后之《赠吴将军南行》诗为:
我有一宝刀,深藏未出韬。今朝持赠南征使,紫霓万丈干青霄。指海海腾沸,指山山动摇。蛟蟠潜听百怪伏,虎豹战服万鬼号。时作龙吟似怀恨,未得尽剿诸天骄。蠢尔蛮蜒弄竿梃,倏聚忽散如群猱。使君拜命仗此往,红炉炽炭燎氄毛;奏凯归来报天子,云台麟阁高岧蛲。噫嘻!平蛮易,自治劳。卒犯市肆,马躏禾苗,将耽骄侈,士狃贪饕。虚张囚馘,妄邀金貂,使君一一试此刀,能令四海烽尘消,万姓鼓舞歌唐尧。
除了岳飞《赠吴将军南行》诗中出现一些不该有的误读误断外。释文者在对拓片左半部分的许乃钊题跋进行识读与标点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兹举例如下:
1.“除荆南鄂州制置使,武昌县开国子正,破鄂州襄汉六君,时也。”
按:释文者在对此句进行标点断句时,因对宋代的官制不甚了解,致使标点后的句子支离破碎,无法卒读。文章的原义为:绍兴四年,岳飞除荆南鄂州制置使、封武昌县开国子,而这正是他北伐攻取襄汉六郡之时。“荆南鄂州制置使”是岳飞当时兼任的军职差遣;“武昌县开国子”则是朝廷授封予他的爵级。释文者不辨“开国子”为宋代封爵,竟将“开国子”与其后的“正”字连在一起,变成不知所云的“开国子正”;又将“六郡”的“郡”字误识为“君”。甚误。正确的标点断句应为:
“除荆南鄂州制置使、武昌县开国子,正破鄂州襄汉六郡时也。”
2.“如是殆,精忠大节,赋禀独异,自然流露于笔墨间。欤抑古之为名臣,为大将者,未有不深于学问。欤惟所谓吴将军者……又皆在川陕拒金,齐此赠诗者当别是一人……此幅为前明王弁州所藏。”
按:此段多处破读,有的属于古汉语常识性错误;有的则是因为对宋、明历史缺少了解所致。如,“欤”属于古汉语中常见的语气词,当附于句末,表示疑问、感叹等。释文者却将文中的两外“欤”字置于句首,显误。南宋初年,北方不仅有金政权,还有金人扶置的刘豫的伪“齐”政权。因此,文中的“皆在川陕拒金、齐”本应连读,然释文者竟将金国与伪齐用逗号断开,而将“齐”与“此赠诗者”连在一起,令人莫名其意。又,“王弁州”当为“王弇州”之误。“弇州”是“弇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