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山西周墓地考古研讨会综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叶家山西周墓地考古研讨会综述 李伯谦(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教授)。 2011年在《文物》上做笔谈时, 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到现在为止, 还不敢说是对还是不对, 但至少以下几点是可以肯定的:第一, 这个墓地是迄今为止看到的西周早期最完整的、基本没被盗掘的包括封国国君在内的高等级贵族墓地;第二, 墓地时代是清楚的, 我认为是成、康、昭三代。依据是, 最晚的墓葬与晋侯墓地M114同时, 甚至更早一点。M114是昭王晚期或昭、穆之际, 所以这个墓地年代是比较早的;第三, 出土了一些其他同等级墓地中没有, 或者说有特点的器物。比如M111出土了1件镈钟、4件甬钟组成的一套编钟, 还有彩绘的铜器、原始瓷器等等, 都是其他地方不可比的。这表明叶家山墓地的发现是西周考古的重大突破。 从文化内涵看, 叶家山墓地不单纯, 有多种不同的文化因素, 在黄凤春队长的报告中提到青铜器的组合、器形、花纹以及棺椁制度等, 大家一致认为是典型的周文化特点。除此外, 我觉得还要重视其他几个不同来源的因素。第一是商文化遗留下来的因素, 这个墓地发现了17种不同的族徽, 数量之多是目前我们发掘过的其他诸侯国君墓地不可比的, 这17种族徽绝大多数是从商代流传下来的。有族徽的青铜器, 大部分可能到了西周时期, 但有一些可能是商代的。这些青铜器出现在叶家山, 有的可能是周王赏赐的, 也可能是从商代继氶下来的或附近国族赠予的。第二, 它和鄂侯墓地相距很近, 而鄂侯铜器像半浮雕花纹的那些很有特点, 叶家山有些青铜器的造型、花纹可能是从鄂侯墓地的青铜器借鉴过来的。第三, M113出土的盖上有盘龙 (蛇?) 的罍, 在中原地区是看不到的。第四, 墓地出土了较其他诸侯国墓地数量更多的的原始瓷器, 我完全同意这些原始瓷器不是本地制造, 有可能出自长江下游的浙江地区。 叶家山墓地多种文化因素并存,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在上次笔谈中提出, 有没有可能是商代的“曾”延续下来的?这种看法的形成是因为有那么多商代因素存在。叶家山墓地尽管为主的是周文化因素, 但也有其他的特别是商文化因素, 所以要考虑它和商代“曾”的关系。有一点可以肯定, 它接受了周王朝的封号, 一种可能是灭了商代的曾之后分封了一支姬姓贵族到此, 但仍用“曾”这个名称, 这种现象很多;另一种可能是商代的“曾”归顺了周王朝, 继续沿用“曾”这个封囯号。 关于“曾”现在关键是, 西周中、晚期确实有缺环, 而且西周早期的“曾”是不加“日” (其实是件器皿的象形) 的, 到春秋战国时期都加“日”, 写法有了变化, 为什么?这些问题, 我想将来如果能找到西周中、晚期的“曾”, 或许能解决。 在墓地分期的问题上, 西周早期没问题。但在分期的基础上要考虑有几代曾侯, 现在知道有两代, 因为出了两个曾侯的名字, 但还有没有别的?要综合分析。成、康、昭是三代, 这里有可能是四代。 另外, 在中原地区, 诸侯国国君墓地国君是并排合葬, 这里是一前一后, 这个特点要注意。 附近的庙台子遗址非常重要, 根据调查是有环濠和城墙的, 如果将来做工作, 要看看有没有商代晚期的遗存。如果确实是有商代晚期到西周时期的, 这对于解决曾国的族姓问题可能会有帮助。 王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叶家山墓地, 我认为有以下特点:一, 布局清晰, 葬制有特点, 比如东西向的墓葬, 夫妻合葬的夫人墓在东边, 纵向排列, 而不是一般的横向并列。还有车马坑的位置, 是在主墓以西;二, 随葬品丰富, 种类多样, 陶器、铜器之外, 漆器、原始瓷数量众多;三, 墓道相对较短, 同样是墓道, 但其功能各地是否一致, 值得考虑。有墓道说明墓葬等级相对较高, 从规模、随葬品等方面看, 可以得到印证;四, 在大型墓侧壁有斜向的柱洞, 这个在琉璃河也有, 当时推测可能是下葬的葬具;五, 随葬品的位置, 琉璃河一般是在头前的二层台, 这里是酒器、食器、水器分别放置。M65在头端不多, 反而是在南侧放了很多, 甚至是在西南角。这反映了随葬品放置的一个特色;六, 漆器众多而且精美, 这一点在西周墓葬中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M28出土的一件一米多长的漆案上放置了很多酒器, 很特别, 漆案纹饰相当精美。北方出土有螺钿漆器, 用蚌片镶嵌形成各种各样的纹饰, 这边有没有这种螺钿呢?值得关注。我注意到有一件陶豆是仿漆器的, 表面做出蚌泡的形状, 这是螺钿的先驱;七, 发现有漆器和铜礼器共同构成组合。在琉璃河有这种现象, 年代大约也是在康、昭之际。为什么要以漆器来代替?是由于原料不足还是其他原因, 有待于深入研究;八, 当年发掘1193号燕侯墓, 出土了很多漆盾, 摆放在墙壁上, 表面上有铜泡, 就是铜鍚。这里也发现很多漆盾, 表面也有铜鍚, 而且很大, 尤其是在65号墓当中, 鍚的直径达3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