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生育观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指出:“我们必须首先确定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即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前提是,人们能够“创造历史”。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及其他一切东西……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繁殖”。恩格斯指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正是由于,“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所以,生育问题不仅是人类必不可免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儒、释、道三家均有其各自的生育观及其指导下的生育实践活动。认真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具有学术理论研究意义,也具有较强现实指导与借鉴意义。
一、 儒、释、道的起源
(一) “人道之大伦”
儒家以人本主义为核心内容,学以致用是儒家关注社会人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社会绵延不断的两种生产活动的现实,儒家不但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并提出了一系列自己的看法,而且注重在实践过程中发挥生育观的社会影响和作用。其儒家的生育观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正视生育问题,认为生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提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观点。认识到“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关系”33。由男女个体结合而延续人类自身的生产,是“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其“夫妇之际”,实为“人道之大伦”。在儒家看来,天地之间,人为贵。人是天地之杰,万物之精灵。对人的重视,是儒家文化的一大特征。第二,重视生育的数量和质量。提出尽量避免近亲结婚,“同姓同婚,其生不繁”。提倡早生多育,新婚夫妇的祝语一般是“早得贵子”,“早生贵子”,提出衡量人生幸福的标准是“多子多福”,甚至认为“门前车马不为贵,家有儿孙最得意”。赞赏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伦理大家庭。第三,在性别上具有明显的重男轻女和男尊女卑倾向。提出“养儿防老”、“传宗接代”。民间有“十个风流女,不如一个颠脚儿”,“再能耐的女子锅台转,再熊的男子走三县”。在对待女子问题上,提出“三从四德”。“三从”即在家从父,结婚后从夫,老了从子,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甚至人为摧残女子身体,倡导妇女裹足,使之部分丧失身体功能。“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阳货在女子生育问题上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离娄上为了生男孩,妇女几乎成了生产的机器。第四,在子女教育方面,提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体罚教育高于思想教育,甚至有“棒头出孝子”之说。体罚的结果不仅使教育实效大打折扣,而且也使思想教育为主的说服教育失去光彩。
(二) 佛教的禁欲主义思想
佛教自古代印度传入我国以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了在中华大地立足发展,主动吸收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逐步完成了本土化过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佛教对待生育问题,主要有以下基本观点。第一,认为人是肉体与精神的统一。但是在佛教看来肉体有生死,灵魂则永存。佛教认为人的肉体如同臭皮囊,不值得留恋,之所以要维持肉体的存在,是因为肉体是灵魂的载体。肉体迟早是要消失腐烂的,而灵魂并不会因肉体无存而消失。故此,佛教在对待人的问题上主张重精神,轻物质。第二,重视“种的蕃衍”,承认社会生育现象。佛教经典中就提出过:“父母集在一处”,“男女二根”之说,即指男女之生殖器官。佛教虽然对出家两众奉行苦修的禁欲主义,禁绝男女之情。但对世俗两众佛弟子并没有如此限制,至于社会其他人等,其倡导的禁欲主义之影响和作用,几乎等于零。所以,佛教不得不承认现实社会上的男女之爱和顺其自然的生育现象。而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佛教自身的发展也离不开有血有肉的人。如果一概反对人类自身的生育问题,势必造成佛教本身的发展后继无人,也为社会所不容而导致佛教孤立。第三,佛教重视精神修炼,在宗教思想领域主张众生平等。而在对待男女性别方面,则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重男轻女倾向,贬低女性的目的在于劝导人们出家。认为“一切女人皆是众恶之所在”,认为“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者,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逢,无恶不至”。把男女之爱视为堕落行为,“若有爱心,即是无明”,“一切烦恼,爱为根本”。这种禁欲主义的言教,在教内“净土”之地起作用,而在“尘世”社会上其作用和影响微乎其微。第四,吸收儒家思想,调和佛教出家、独身、无子与儒家伦理倡导的忠孝之间的矛盾。通过编印《父母恩重经》等宣扬忠孝思想,与儒家相调和社会相随顺。佛教还为计划生育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佛教并不反对采取避孕的办法来控制人口增长,其出家僧尼自愿脱离家庭,禁绝男女婚恋之事,在客观上为减轻社会人口压力具有一定作用。
(三) 树立促进早婚早育行为的机构
道教是我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08-2009赛季篮球世界强队强侧术后的技术分析.docx
- 2009-2010赛季篮球世界女篮强队新疆队进攻能力比较研究.docx
- 200920092010赛季CBA总决赛技术指标统计分析.docx
- 2010-2011赛季fps决赛分析.docx
- 201020102011赛季CBA总决赛新疆队失利因素分析.docx
- 2011-2011赛季赛季赛季世界女篮强队攻防技术对比研究.docx
- 2011年1-9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量分析.docx
- 2011年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统计分析.docx
- 2012年12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分析.docx
- 3125例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docx
最近下载
- 个人简历——【标准模板】.doc VIP
-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及要求.docx VIP
-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人教版高中生物同步新教材课本习题答案(共5册).pdf VIP
- GB∕T 19072-2010风力发电机组 塔架.pdf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5.2诚实守信(教学设计).docx VIP
- 2025年最新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2021年中质协六西格玛黑带真题.pdf VIP
- 《我的青春启航啦》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桂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苏幕遮(碧云天)》课件-【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