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条件和评价模型
1 不同类型环境经济学中的耦合经济理论
如果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将有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大会向世界发出了确保全球持续发展的呼吁后,我国在1995年召开的“全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研讨会”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点就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其核心是生态与经济相协调”。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呈现一种非线性、不连续的相互关系,这种非线性、不连续的相互关系构成了生态经济系统非平衡稳态,成为生态学和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条件和评价两方面进行了研究。
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一些经济学家借助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来探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条件。按照模型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Solow和Stiglitz等元老级环境经济学家运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对自然资源的最优开采、利用路径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比较乐观的结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将环境污染引入到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试图回答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下,经济与环境可协调发展条件问题,代表人物有Gradus和Smulders,Stokey等。与此同时,另一些学者则对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展开了评价研究。具体的评价模型有:(1)投入产出模型:Cumber和Daly将Leontief的投入产出模型应用于经济行为和环境相关性研究,随后Leontief本人发展了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开创了环境和经济关系研究的新领域。(2)EKC模型:1991年,美国学者Grossman和Krueger最先提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简称EKC),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环境质量先破坏后好转,随后很多学者用EKC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3)综合评价模型:由于环境经济系统具有多变量、多层次的特点,单项评价方法难以奏效,于是很多学者常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等方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评估价环境与经济的协调状况。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有“共同发展,持续发展”的涵义,但协调发展并不意味着“平等发展”,而是相互促进、耦合协同的发展。近年来,许多学者应用耦合理论研究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左其亭等建立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宋红丽等基于耦合理论探讨经济-环境系统影响因子的协调程度,建立区域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度模型。许振宇等、贾士靖等分别对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耦合状态、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大多数学者研究的是静态耦合问题,对动态耦合研究得较少。本文在分析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建立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并以江苏省1995~2007年的数据为支撑,对江苏省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规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对推进江苏省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有所裨益。
2 两国经济系统的交互胁迫
耦合作为物理学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按照耦合理论,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是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系统内各要素之间交互胁迫、交互依存关系的客观表征,它刻画了某一时点区域系统的演进态势或趋向。一定状态下,生态环境系统的供容能力、抵御外部干扰的能力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经济发展速度过快会损害生态系统正常的支撑功能,生态环境系统则通过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政府干预等一系列反馈形式制约经济发展并减缓其发展速度。
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两系统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即生态环境中的物质能量作为原材料投入到经济系统中,转化成各种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以及“三废”物质(废水、废气和废渣),有使用价值的产品使用后形成的废弃物以及“三废”物质最终都会流回自然环境,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另一次转化,其中一部分被回收利用,成为自然资源,另一部分成为自然环境的污染物,如图1所示。在此过程中,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相互影响,产生交互胁迫作用。一方面,人们从自然界获取生产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因经济生产活动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废弃物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环境容纳和净化,但若超过了生态环境系统的承载能力,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进一步会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当环境系统不能继续支撑经济发展时,就必须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物力和财力等的投入进行生产技术改造,减少“三废”物质的排放量以及提高治污能力,而这一切又依靠于经济实力的提高。
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0年1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贸易分析.docx
- 2011-2012赛季fps赛季北京金隅队制胜因素分析.docx
- 2011-2012赛季fps赛季女篮比赛技术分析.docx
- 20112011~2012赛季CBA总决赛北京队夺冠相关因素的分析.docx
- 2012年中国重点零售企业服装市场分析.docx
- 2013年上半年中国金融企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综述.docx
- 2013年中国网民使用电子银行服务分布分析.docx
- 2013年广西柳河县男男性接触者人群性行为特征分析.docx
- 21世纪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理念.docx
- c6双侧椎弓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docx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纺织行业发展与环境问题研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系列创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docx
- 经皮导管消融与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后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分析.docx
-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20例.docx
- 美国护士对中国学生的贡献美国教师泰德的志愿者行动.docx
- 老子论善与不善.docx
- 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伦理解读.docx
- 聚焦制度建设,让农民生活更美好正学风 改作风 树新风部分地市媒体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综述.docx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骨髓瘦素与局部微环境指标相关性研究.docx
- 芬太尼透皮贴剂对比口服吗啡治疗中重度癌痛的mea分析.docx
- 莫那鲁道花冈兄弟的命运.docx
最近下载
-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照护.pptx VIP
- 电力设计软件:CDEGS二次开发_(6).CDEGS模型创建与编辑.docx VIP
- 《县级(区域)医疗资源集中化运行规范 第2部分:医学影像会诊中心》.docx VIP
- 国有企业内部薪酬分配指引(2025年).docx VIP
- 铁路线路防护栅栏 通线(2023)8001.docx VIP
- 电力系统设计软件:CDEGS二次开发_(5).CDEGS模块深度应用.docx VIP
- 202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初级职业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2021年自考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pdf VIP
- 本科药理学教学大纲(72学时).doc VIP
- 2024年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含答案.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