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南省中小学课程资源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音乐
年级
高一
学期
课题
民歌(2)夏蝉之歌
教科书
书 名:音乐鉴赏教材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6月
教学目标
通过对《夏蝉之歌》赏析来了解侗族大歌的基本风格特点。
通过对侗族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了解,探究侗族大歌形成特点的原因。
3.感受少数民族的鲜明而又独特的音乐特点,尊重并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风俗,激发学生对多彩中国音乐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侗族大歌的基本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1. 理解侗族的音乐文化和风俗,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我们都知道合唱起源于西方。在20世纪50年代初之前,国内外音乐界几乎认可着同一个观点:“中国民间没有多声部合唱歌曲”,许多人都认为中国音乐一直是单声部的。直到1952年,萧家驹和薛良两位音乐家在贵州黎平的侗族聚居地发现了一种极为罕见的民间支声复调音乐,原来多声部演唱形式早已在一处世外桃源孕育而生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这种音乐类型被称为侗族大歌。
现在我们来欣赏音乐片段。
二、新课教学
1、侗族大歌到底在怎样的一片土地之下诞生呢?我们通过微视频简单了解一下,请同学们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环境:依山傍水,远离喧嚣
社会生活:百越杂居,家族群居
语言文字:侗语,历史上无书面文字
传承方式:歌师教授,口口相传
侗族大歌主要分为四类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儿童大歌
2.从微课里侗族人民的演唱中,我们发现侗族大歌与常见的合唱作品在表演形式上有何不同?
无伴奏、无指挥。无论多么高水平的无伴奏合唱团,在演唱前都需要标准音让各声部找到自己的音高,再由指挥者给出统一的挥拍手势进行演唱。而在侗族,男女老少无论何时何地,人们聚在一起有人领头,各声部说唱就唱开口就能找到自己的音高。
3.,《夏蝉之歌》属于声音大歌,它是声音大歌中最有代表性的大歌之一,被称为 “天人合一的天籁之音”,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夏蝉之歌》,请关注歌曲的节奏与音域、发声方式有何特点?
节奏自由即兴。侗族人在音乐上“节奏”这一概念,侗族歌师在编唱侗族大歌时是根据歌词来进行编创的,歌师的心中只有音高和音准,没有节奏和节拍这些概念,因此歌曲中没有固定的节奏型。
侗族大歌的音域一般在八度以内,在人声的自然音域演唱,歌词具有“念或读”的特性,旋律起伏不大,在自然音域中以真声演唱为基础,具有吟诵性的特点。采用了原生态唱法,声音位置靠前,较多使用鼻腔共鸣。
4.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谱例,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侗族大歌多采用民族五声调式当中的羽调式,演唱者较多稳定在羽音“6”的基础上演唱,高声部像树枝分叉分出来,形成了众低独高的复调音乐形式。虽然侗族大歌整体体现出极强的自由即兴特点,但从调式上来看,它的乐曲终止也是有着明显共性:当低声部羽音持续和高声部构成纯一度或者小三度和声音程时,往往表示一个乐句或乐段的终止或结束。
5.聆听“蝉鸣”片段,模仿蝉鸣音色
蝉是大自然中的天然歌手,当一只蝉先叫了,其他蝉也会跟着歌唱。这样的模式也体现在侗族大歌上,只要一个领唱开了口,歌手也就跟着唱,不用事先排练,完全依靠着彼此间的默契完成美妙的和声,现在我们欣赏一下《夏蝉之歌》中模仿蝉鸣的片段。
蝉鸣声的演唱主要使用鼻腔共鸣,现在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请同学们提眉、瞪眼,我们做哼鸣练习。下面请同学们看着谱例,选择其中一个声部,按照刚刚我们所练习的歌唱状态,我们一起来体验侗族大歌的蝉鸣片段。
蝉鸣、鸟叫、溪流这些自然界声响都给了侗族人无限的歌唱灵感。
6.蝉歌只是单纯的模拟自然之声的歌唱吗?我们从侗族大歌的歌词中来感受大自然给了人们怎样的生活启示。
a段是《夏蝉之歌》中送别朋友之际所唱之歌,歌中感叹时光的飞逝,同时也劝友人,人生如蝉一般,生老病死聚散离别都是自然的,展现出来侗族人的豁达胸怀,歌词表达的主题是友谊。
b段歌词中,“我”和 “蝉”同病相怜,虽然歌中哀叹着时间的流逝、红颜易老的悲伤,但歌声里依然有一种淡然,侗族人用一种超然的态度,高唱蝉歌,以表达内心的酸甜苦辣。这段歌词表达的主题是爱情。
c在《大山真美好》和《话到嘴边就是歌》两首歌曲中,分别赞颂了自然与生活,侗族人把所见所闻和对生活的全部感悟都唱进了歌里。在人和自然相互依存的环境之中升华出了侗族人独有的、优美的表达生命意识的艺术形式。他们从蝉的歌声中感受到一种自然朴素的生命哲学,他们也将悲欢离合都融入了自己的蝉歌。
7.“以歌养心”的文化困境
“饭养身,歌养心”,侗家人把歌看的很重,祖祖辈辈把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社会知识、伦理道德都唱在歌里,歌就是全部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在 1986 年走出国门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