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ppt课件.pptxVIP

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ppt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游记,把自己游览一些地方的所见、所闻、 所感记叙下来,这样的文章就叫游记。 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这类文章呢? 要具备三个“一”: 即一条线索;一片美景;一种感情。 一、游记需要有一条清晰的线索。 即游览顺序: 按空间方位顺序; 按时间推移顺序; 按游览路线顺序(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二、运用多种方法描绘出一片美景。 1.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来写景。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景。 3.引用诗句把景装饰得更美。 4.引用神话传奇,使美景更奇丽更迷人。 5.描写人文景观,增加丰富美景的历史文 化内涵。 6、正面侧面、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 结合…… 7、用词、语言…… 三、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抒发一种真切 的情感。 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 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 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这样可以丰富文 章内涵,深化习作主题,使文章更具感染 力。 壶口瀑布 梁衡 黄河壶口瀑布 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 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 《光明日报》记者、 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 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 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等多种荣誉称号。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 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 问。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 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铸成 (zhù) 推搡 (sǎng) 寒噤 (jìn) 潺潺 (chán) 汩汩 (gǔ) 出轧 (zhá) 告诫 (jiè) 霎时 (shà) 驰骋 (chěng) 迂回 (yū) 怒不可遏 (è) 寒战。 曲折回旋的;环绕的。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 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 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寒噤: 迂回: 震耳欲聋: 前呼后拥: 怒不可遏: 第一部分(第1段):点题,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2段):描写雨季时,壶口瀑布震撼人心 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3~5段):具体描写枯水季节时,壶口 瀑布的壮美景象和作者的感受。 第四部分(第6段):赞美黄河精神,揭示象征意义。 阅读课文,自主探究 研读第二部分 首先, 用别人的话来衬托、渲染壶口瀑布之“危 险”,为全段奠定下情感基调。 然后,正面描绘壶口瀑布之“危险”,气势之 大:从听觉、视觉、触觉等不同角度来突出雨季瀑 布之壮美。 听觉:“涛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的涛声” ; 壮美气势 视觉:“雾气弥漫”“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 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回 望那团白烟” 磅礴的气势; 触觉:“扑面而来的水汽” 最后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 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 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描写的是作者 的感受,从侧面突出壶口瀑布之险,气势之大。 用以上的方法研读第三部分 1.品析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妙。 本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生动、气势磅礴。 如用“涌”“挤”“撞”等动词写黄河水流速之 快、气势之大; 用“平坦如席”“一卷飞毯”写水之“平”之“ 大”; 用“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写水的声音…… 用词贴切,准确地描写出黄河水之壮美。 朗读第5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脚下的石头 ? 坚硬的石头有的被水凿得千疮百孔,有的被水齐齐 切下去,柔弱的水却能切断石头,可见“这柔和之中 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 相较,奋力抗争”。 作者描写石头,是为了反衬黄河水柔中有刚、坚忍 不拔、奋力抗争的性格。 作者在前文具体描写的基础上,在最后一段揭示了黄 河的象征意义,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 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这正像一个人,历经磨难却变得坚忍顽强、不屈不挠、刚 柔相济;这一伟大的性格正是中华民族所具备的精神品质, 因此, 作者表面上是赞美黄河,实则是借此赞美中华民族 伟大的精神品质。 壶口瀑布气势磅礴,雄伟壮阔,刚柔相济。文 章表达了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 赞美之情。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赞 美黄河来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文档评论(0)

157****43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