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内经》论治虚损病
所谓气虚血虚,是指由工作造成的慢性气虚虚证和长期综合征而告终的慢性虚证的总称。它总结了各种中医疾病的临床表现。病至虚劳,人体的脏腑气血阴阳表现某方面或多方面的严重亏损,所以在治疗中更应突出强调扶正固本治则。仲景的《虚劳病》篇所述治法,正是这一法则的综合应用及集中体现,颇为后世医家推崇和效法,试从以下两方面略加阐述。
一、 益气之本,益气之本
中医学中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不同范围内,“本”所指的实质内容不同,此处益“本”是指补益正气中之“本”,这个“本”,应是先天之本肾、后天之本脾、气化之本阳气的概念。从仲景的学术思想来看,补法不能停留在治一般虚证的益气、温阳、补血,滋阴等具体疗法之中,而必须补益正气之本,而称为益本法。《虚劳病》篇所述益本法有如下内容:
1. 把胃气视为“一般病”,做到“三其他”
中气指脾胃之气,它是后天生化的源泉。《内经》强调指出:“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人以胃气为本,故人们把胃气称之为“后天之本”。
仲景继承了《内经》学说,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治疗,创立了甘温补中气的治法,实为虚劳病中扶正固本的一大法门。《虚劳病》篇中“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种种病证。其寒热错杂于一体,此寒乃阳虚不制,阴独治于中,而致虚寒,热又为阴虚不敛阳之虚热,究其本源,应属阴阳两虚,治疗不能以寒治热,以热攻寒,唯有小建中汤,取甘温建中法,俾中气旺,气血生,阴阳自和,方能归于“阴平阳秘”。
2. 养气阴之阴,阴之阳合化之气
《内经、上古天真论》论述了肾气的重要性。肾藏精,精化气,肾气即元阴之阳合化之气,为人体阴阳之根,所以后世称之为“先天之本”。
仲景立肾气丸,一本于《内经》,在正气极度虚惫的虚劳病中,补肾气是根本之法。在《医贯》中,赵献可将此法说成是“补天之手”实为中肯之见。
3. 治疗药物中养心功能
《内经》谓:“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在虚劳病的扶正固本中,调养心神是重要一环。除了患者调养情志,贻养心神外,使用药物摄养心神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精气神者,人身之三宝,久虚不复,精气大衰势必及神,临床出现少神、神衰、神亡以及神乱等病症,在治疗中,补先后天之本的同时又要宁心安神,则精气神俱复。仲景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交通心肾,摄养心神;以酸枣仁汤补肝血养生血之心,心得宁而神安,则万化则安。
4. 养血气阴,调和通利
在阴阳气血诸虚治疗中,仲景特别强调温补阳气是本于《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的理论。虚劳之病,气化力弱,唯有建中汤,肾气丸等温补脾肾阳气,先后天之本才能生化不息,气血津液才能运行不滞。正如张景岳所说“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李念莪更云:“在于人者,亦唯此阳气为要”,这种强调了阳生才能阴长的思想,贯穿他们著作的整个篇章。
5. 补泻和养补
纵观仲景治虚劳诸方,皆重视调补、缓补,而不取峻补。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桂枝加龙牡汤俱是在益胃气和营卫的桂枝汤基础上加味而成,其方“平淡无奇”,于调和中补益;肾气丸于益阴中求阳,补中又佐苓、泽、丹之三泻,调补之意深寓,且制丸为剂,丸者缓也缓补以生“少火”。这种补法的精究,正是为了更有效的扶正固本。因为虚劳病者,诸虚不足,多方面失去协调维系。此时,补阳则阴消,补阴则阳消,补气则上浮,补血则生滞。更有虚不受补者或药入即吐或稍补则变证逢起。此时,只有调补为上策。正如后世医家所谓:“气不贵多,而贵平”,唯有先求其平,平才能生,此乃《内经》承制生化道理在补法中的灵活应用。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治内伤如相”,即指此而言。若不晓此理,言补气则参芪术一堆;论温阳则姜附桂鹿一片;欲滋阴又麦地冬齐全,自言补力雄厚,但此种补法投于暴虚者或可暂用,奈其对虚劳病,未见其不败者也。
二、 虚实不全以扶正固本
虚劳病中,气化无力,气血津液运化失常,往往瘀血,痰饮诸邪因虚而生,或因卫外无力,外邪乘虚而入,故虚劳病更常见虚实挟杂证,此时须视正邪的缓急,或攻或补,全面体现扶正固本的原则。
1. 从药物组成上看
仲景在《虚劳病》篇中应用肾气丸治疗“小便不利”有水饮内停者,即是扶正以祛邪之例。此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法。对虚劳病人所感外邪者,则又以薯蓣丸方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以上两种情况,皆属于寓攻于补的治法,即是大量补益药扶助正气为主,辅以少量攻邪之品,既使正复而不恋邪,又致邪去不伤正。从药物组成看是攻补兼施,以方言是补中见攻,主要适用于正虚又挟有邪气者。
另外,虚劳之体无力抗邪而致邪气侵袭为病时,亦可用扶正之法,待正气恢复则自能抗邪于外,后世称这种方法为“补托法”,如“虚人伤寒建其中”,即是对于虚人感外邪时,投建中汤补益正气,托邪于外,与补中有攻的治法,迥然有别,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