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历代井口、田赋统计》随感.docxVIP

读《中国历代井口、田赋统计》随感.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中国历代井口、田赋统计》随感 作为历史研究的一项基本工程,历史数据的积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事这项工作者, 往往是识见高远并甘于寂寞、善下苦功的史学家。梁方仲先生就是其中德高望重者。其煌煌巨作《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自1980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来, 受到史学界的热烈欢迎和崇敬, 无不奉为案头必备之书, 其统计数字及结论被广泛使用, 可谓功能无量。 笔者自治史以来, 恭阅该书难计次数, 获益匪浅。近年由于研究宋代人口需要, 由过去的直接引用改为细心研讨, 发现一些数据和统计需要重新审视。后又读到葛剑雄先生《论中国史上之户口——兼论准确使用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载《纪念李埏教授从事学术活动五十周年史学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一文, 更受启发。葛先生指出, 此书存在一些错误和不妥之处, 不能将其当做“万能工具书”照抄不误。 由于梁著流行甚广, 所有差错也会随之误播。本着求真负责的精神, 有必要指出其失误之处。限于研究范围和精力, 笔者在此仅能对其中宋代的一部分资料予以订正。 宋代系统的地方人口资料, 主要保存在《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和《宋史·地理志》中, 梁著一一予以统计列表。由于《太平寰宇记》版本众多且有关数据差异较大, 关键是迄今未有整理点校的善本出版, 缺乏有力的参照依据, 故而笔者暂未对梁著的统计加以核对。其余二书在梁著中制成《甲表36·北宋元丰初年各路府州军主客户数及客户所占的百分比》和《甲表38·北宋各路府州军监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梁先生做统计时, 二书尚无点校本。中华书局点校本既出, 便成为通用的善本, 具有权威性。笔者以此为依据, 对梁表一一核对, 发现梁表有移录之误、排印之错和版本之异;同时对梁表的综合统计重新计算, 也发现了一些统计之误。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一、 梁表所得的覆盖表 梁表统计《元丰九域志》使用的是金陵书局本, 王文楚、魏嵩山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元丰九域志》也以金陵书局本为底本。经对照并核对底本, 检出梁表错异者10处, 列表如下。 梁表所载的数字错误, 分三类。带※号的4个数字, 为排印之误。我们之所以肯定是排印之误, 是因其表内主客户相加与总户数不符, 而梁表所得的总户数是正确的。现举一例:桂阳监主户为3086, 客户为9932, 总户数当为40798, 但梁表实为40848。显然, 正确的9982被误排为9932。带△号的两个数字, 照录自底本, 本身无误。但中华书局本经过考证, 认为底本有误, 择善而从。如杭州, 中华书局本《元丰九域志》卷5注[七六]指出:“‘二’, 底本作‘一’, 冯注:‘江、浙江本俱作二’。今按《乾道临安志》卷二、《咸淳临安志》卷五八《风土》引《元丰九域志》亦作‘二’, 此‘一’为‘二’字之误, 据改”。所改极是。其余的4个数字, 则属梁表移录之误。 更正后的诸路及全国总户数如下表。 与梁表统计相比, 主户总数减少7990户, 客户总数增加978户, 总户数减少7012户。 二、 未取得百私家车本数字的正误 梁著甲表38统计的《宋史·地理志》户口, 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 梁表统计来自武英殿本, 而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是以百衲本为底本, 两者数字存在版本之异。梁表也参考了百衲本, 有15处注明百衲本的数字供参考 (其中一处有误。熙州口数5254后注:“百衲本作5245。”经查百衲本实作5254。) , 但还有6处与百衲本不同者没有注明 (经查属排印之误) 。更值得注意的是梁表于京东西路袭庆府口数、河北东路河间府户数、江南西路吉州户数、荆湖南路衡州口数4处采用了百衲本数字。原因是原本数字经计算, 户均口数偏高或偏低。如袭庆府口数后注解道:“原书作317734, 据此算出的每户平均口数为4.43, 较本路其他府州的平均数, 显然偏高, 这里用百衲本的数字”, 即217734, 减少10万口。这就有点主观臆断、削足适履了。再者, 梁表本身数字的计算也有一些失误。 现在先看梁表与中华书局标点本的数字差异, 凡20处。 数字不同分三种情况。带※号的14处, 梁表皆注明百衲本的数字以供参考。带△号的南宁军, 既有排印之误, 也有底本之误:南宁军表载县数3, 户数353, 每县平均户数应为117.66, 表中实为284.33, 是按户数853计算的, 但百衲本实为833。此数录自《元丰九域志》, 而《元丰九域志》中实为835。则《宋史·地理志》诸本皆误, 标点本也未勘误。其余6处, 可以断定是排印之误而失校。如忻州, 表载县数2, 户数18180, 每县平均户数应为9090, 表中实为9093, 显系是按正确的户数18186计算的。又如鄂州, 表载县数7, 户数99769, 每县平均户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