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意识流小说的叙事艺术
一、 意识流小说的文学渊源
“意义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哲学家和实用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式进行的, 而是一种流, 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和“意识流”的方式进行的。后来, 心理分析家弗洛伊德进而提出意识与潜意识的学说。他首先肯定了人的潜意识的存在, 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他认为人是充满自相矛盾的生物, 矛盾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以及人与社会的矛盾。他的这一精神分析学说为后来的意识流作家洞察和描写人物的心理起到了规范作用。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的以与传统的写实方法不同的创作手法写成的小说, “是现代心理学和现代哲学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法国著名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于1913年出版的长篇巨著《追忆流水年华》被认为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
“意识流”小说的产生, 其文学渊源应该是传统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心理分析”和“内心独白”。从欧美文学发展史看, 从古希腊的悲剧到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 一直有着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优良传统。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巴斯夫人的独白, 莎士比亚悲剧中哈姆雷特王子的独白、麦克白太太杀人后的梦呓等几乎人人皆知。到了19世纪, 法国的大仲马在其《二十年后》一书中, 从准确的含义上提出并使用了“内心独白”这一术语, 而司汤达的《红与黑》则是“心理分析”和“内心独白”相结合的典范。如此看来, 许多传统作家在千百年来的创作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以及锻炼出的圆熟的艺术技巧, 为意识流小说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意识流小说中所采用的艺术手法, 正是传统文学手法的沿革、演变、扩大和加强。
公认的“意识流小说”除上述几部代表作外, 还有英国作家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和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 而在众多的意识流小说巨著中当属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最为引人注目。从文学技巧上看, 它是文学表现方法实验高潮时期的一种产物, 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大量的意识流手法”, “是一部运用意识流手法最完善、最彻底的现代小说”, 它被一直公认为是“20世纪意识流小说的最高成就”。
同西方传统的文学作品相比, 这部20世纪最伟大的意识流小说具有如下明显的艺术特征:
二、 意识流小说中“人”的运用
在意识流小说中, 外部世界不需要作家以第三者的身份、口气来描述, 而被直接组织在人物的意识流之中, 这种意识流又似乎是未经安排、组织过的, 是意识活动的原始状态。意识流小说家们所忠于的“现实”“真实”和“客观”是指人物意识流动的轨迹, 所以在意识流小说中, 一切都得从属于描写人物的意识、下意识, 他们以人的精神世界为反映的对象, 对人物感情的兴趣大大超过了对事物本身的兴趣, 他们想描写的是现实生活和社会事件在人们心灵中的回声。因此, 他们把人的从最低级到最高级的各种不同的意识流动当作自己表现的对象, 这一点也成了他们创作的意识流小说的突出的特征之一。他们用这样的方法所描写的“人”, 绝不是置于现实关系中的“人”, 而是被“净化”了的意识活动所组成的一个“本质”的“人”, 是埋藏在肉体中的人的内心深处的那一个“真正的人”。
在《尤利西斯》中, “作者完全退居幕后, 让读者直接看到人物原本状态意识活动的各个层次”。作品中的人物看起来好像是自己在讲述自己、自己在展示自己, 这缩短了叙述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增强了读者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乔伊斯认为, “小说艺术最忌在情感上呈现动态, 即小说家暴露自己的情感;真正的审美情感应该呈静态, 即作品中不掺杂作者自己的情感”。
在《尤利西斯》的最后一章中, 摩莉的意识流是被眼前的事物触发的, 但后来她的意识越飘越远, 她的思绪在昏昏欲睡的朦胧状态中流淌, 全章以四五十页没有标点的文字来表现这种即将进入睡乡之时的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意识流。这是模拟本来状态下的人物的意识流, 模拟的是意识流的原始轨迹。这种情况很接近弗洛伊德在医疗中实践过的、被超现实主义者运用到文学创作中的自由联想。
三、 人物意识的流动及其在小说与意识流小说中的表现
传统小说主要是描写人物肖像、刻画典型性格和突出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意识流小说则反其道而行之, 意识流小说家在作品中摒弃了这一切, 甚至连人物的姓名也不作交代, 他们靠挖掘“意识”来使人物以及人物一生的经历、遭遇以及其与周围人物的关系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正是以这种方式来写人的。如第四章布卢姆吃早餐时看女儿米莉的来信而引发的一段联想:
昨天 (她) 就满十五岁了。正巧, 又正是本月十五号。这是她头一回不在家里过生日。别离啊。想起她产生的那个夏天的早晨, (我) 跑到丹齐尔街去敲桑顿太太的门, 喊她起床。她是个快活的老太婆经她手接生来到世上的娃娃, 想必多得很哩。她一开始就晓得可怜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