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藏式与官式结合的雪城建筑装饰
拉萨是藏传佛教要塞建筑的代表。它在建筑布局、建筑形式、建筑装饰和颜色上反映了藏传佛教人民的审美文化和强烈的宗教情结。雪城是布达拉宫南区的方城,由东、南、西三面高大的城墙围绕。城内布置各类服务性建筑,包括造币厂、印经院、行政司法用房,还有住宅、酒馆以及马厩、牛圈等。雪城是布达拉宫的附属部分,建筑等级相对较低,建筑装饰简洁、色彩素雅,宏观上烘托出布达拉宫主体建筑特别是红宫和金顶的富丽堂皇、宏伟壮观。人们在雪城漫游时,建筑装饰在微观上又成为丰富视觉变化的重要因素。雪城建筑从印经院、雪布列空,到牛马圈、民居,建筑装饰既有官式程式化做法,也有颇具乡土特色的民间做法。作为布达拉宫建筑装饰艺术的组成部分,雪城的建筑装饰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图1)。
藏式建筑反映藏民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体现西藏宗教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和藏民族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建筑装饰无论是色彩还是形式,都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蕴含着丰富的宗教寓意,传达着藏族人民崇高的信念、虔诚的心灵和纯真的情感。
1 “教”—建筑色彩
雪城内的建筑外墙主体均为白色,建筑的木构件一般都进行彩饰,简单的构件涂红色,重要的构件绘有彩画,主要是红、黄、蓝、白、绿色,比较程式化。而黄、绿、红、白、蓝五色在西藏文化中象征着藏传佛教的五大元素“地、水、火、风、空”,也可以形象地解释为:白色表示纯洁的心灵,象征白云;黄色表示功德广大、知识渊博,象征大地;红色表示权力,象征火焰;蓝色表示天空;绿色表示江河。藏传佛教又赋予这五种颜色“五色主”之意,即五方佛或五种智慧。不同地方和宗派对色彩又有不同的解释,也有用白红黑三色代表三位菩萨:白色象征观世音菩萨,红色代表文殊菩萨、黑色为金刚手菩萨、涂绘三色以示对三位菩萨的供奉。雪城内的建筑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白色墙体、黑色窗框、红色墙檐使建筑形象更加明快、稳重。
雪城内高大的建筑外墙用白色粉浆泼倒。夯土墙或土坯墙的外壁,先用手指在墙体上由上往下划出半圆形或弧形图案,形成墙面装饰纹理,再刷白浆。建筑内壁黄色衬底,红色墙裙,有蓝、红、绿三条彩带作为腰饰,顶棚的木椽多涂成蓝色,墙壁与顶棚交界处画成红蓝、红绿或三色相间的布幔状花饰,这种装饰源于藏族苯教宗教祭祀活动时使用的飘帘,后发展为挂于檐、梁、门、窗上的多种形制、色彩的软装饰物——飞帘(图2~3)。
藏式建筑在色彩的使用上也有等级要求,红、黄、金等只在达赖使用的建筑中才能大量运用。由于雪城建筑等级较低,不是以暖色为基调,而是冷暖相间,大胆使用补色,色彩鲜明,使得装饰构件更加醒目突出(图4~5)。
2 柱子、梁和树图6
2.1 玫瑰花形木柱、亚型钢柱
雪城建筑的柱子断面形式按等级大小依次为圆形、方形、亚字形、梅花形等。梅花形和亚字形的等级较高。梅花形木柱的做法是由圆木拼成,上下用二至三条铁条箍紧,如雪城南大门的柱式(图7)。亚字形,是在方形木料四边附加边料(图8)。各种柱子均有收分和卷杀,柱高与柱径有一定比例关系。雪布列空二层平座的立柱纤细,进行倒角处理(即八楞柱),不仅提高了木料的利用率,还能使木柱显得浑厚粗壮。
2.2 托木、弓木和防污墙
柱头上一般有坐斗,有的坐斗只是一种装饰,或以彩画绘出,或用雕花镶拼,有的将柱头雕刻成坐斗的形状(图9)。斗口的尺寸悬殊,与建筑没有模数关系。
斗上一般置托木、弓木。托木为拱形,长0.45-0.6m左右。其下垫以硬木。弓木长度不等,为柱距的1/2~2/3。弓木依等级高低装饰花纹,低级建筑的弓木只做成拱木形,在端头削成斜面(图10),高级的作蝉肚等花纹,弓木蝉肚的形式多样,并与长度相关。
雪城建筑较少采用斗拱,一般只用来承托门檐的挑檐枋。
2.3 柱、梁、料
弓木上置梁,梁上叠放数层枋木和出挑的小椽头,既加大建筑净空,又有很强的装饰效果。有些梁上绘有彩画,或做成若干格子单元,格子内装饰花纹梁上刻有莲花和凹凸齿形的枋木(象征经书的雕饰),藏语称“白玛曲扎”;其上逐层出挑的各式椽头,藏语叫“鄱”,上层头小尾大有时向上翘的椽头叫千母子(意为剪子)。椽头之间嵌有挡板,藏语称“卡邦”。“鄱”上的木板叫“鄱给”,“千母子”上的木板叫“克辛”。这些构件都是装饰性的,“白玛曲扎”、“千母子”可达十几层,其繁简是建筑等级的标志。而雪城中高级的做法是南大门的廊檐,有四层装饰椽头。“克辛”和“鄱给”的厚度一般为0.4m~0.6 m,“白玛曲扎”与小椽头的尺寸差别较大,有时与建筑等级没有直接的联系(图11)。
柱、梁、椽的装饰是藏式建筑中最具表现力的地方。梁上部一系列程式化的装饰做法成为建筑的装饰母题,广泛应用于门檐、窗檐、平座和台阶的台口等处。
3 装饰线脚,保土墙下有小天面的透水墙
雪城的建筑均为平屋顶,为了加强女儿墙檐部的装饰效果,常用的做法是顶层墙体向外出挑一排木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