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中柳敬亭其人的历史真实新论.docVIP

《桃花扇》中柳敬亭其人的历史真实新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桃花扇》中柳敬亭其人的历史真实新论

《桃花扇》中的柳敬亭作为艺术形象,在清代《桃花扇》评论中多获肯定,主要关注他在明清鼎革后的感慨兴亡。而民国以后论者则多强调他的忠诚、侠义、英勇无畏。实际剧中他的行动多出于私人恩义、知恩报恩,沾染较浓重的江湖习气,具有一定的狭隘性。真实历史人物柳敬亭在后世论者的笔下,也基本是作为一个较为正面的人物形象存在的。但揆诸文献,其形象、性格和行为也有可议之处,主要是有着较强的名利观念。

柳敬亭;《桃花扇》;江湖习气;名利观念

柳敬亭(1587~1670年)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说书艺人,在当时即享有盛名,挟技艺与达官显贵、文人雅士游,吴伟业、黄宗羲等著名文人都曾为之作传。孔尚任将之谱入《桃花扇》中,更使其广为后人所知。《桃花扇》中的柳敬亭既嫉恶如仇,又热心好义。他原是阮大铖的门客,在《留都防乱公揭》张示后,了解到阮的真面目,决然离去,后为侯方域投书左良玉军帐、又代左良玉传檄南京,明亡后与苏昆生一同隐居南京郊外。《桃花扇》介安堂本眉批称赞柳敬亭“柳老英雄”“英雄本色”“英雄”[1],给予了很大的肯定。而清代大量的咏剧诗论及柳敬亭时几乎都是柳、苏并举,而且把重点放在他们在明清鼎革后的感慨兴亡上,罕见称扬柳敬亭的侠肝义胆者。民国以后的论者论及《桃花扇》中柳敬亭的艺术形象,则多强调他的忠诚、侠义、英勇无畏。作为戏曲人物原型的真实历史人物的柳敬亭,在后世论者的笔下,也基本都是以正面人物形象而存在的。然而,实际情况是柳敬亭无论作为《桃花扇》中的艺术形象,还是真实历史人物,都远非完美无瑕,他的形象、性格和行为有不少可议之处,主要是有较浓重的江湖习气和较强的名利观念。

一、《桃花扇》中柳敬亭艺术形象的复杂、多面性

柳敬亭在《桃花扇》一剧中出场很早,并贯串始终。他在剧中的主要作用是包括为侯方域投书左良玉军帐(第十一出《投辕》)、为救侯而代左良玉传檄南京(第三十一出《草檄》),还有就是在明清鼎革后与苏昆生、老赞礼一起感慨兴亡(续四十出《余韵》)。孔尚任在《桃花扇·纲领》中将其列入“左部”“合色”[2]。柳敬亭虽为一个次要人物,但也被塑造得比较成功和出彩,后世论者特别是清代批评者在评价《桃花扇》人物形象时多给予关注,并且基本是正面、肯定评价。如陈寿祺(1771~1834年)《阅桃花扇曲因感明季遗事作四首》第三首云:“南朝谁识滑稽生,柳毅传书借一行。唇舌神完高月旦,须眉气壮失公卿。”[3]而实际柳敬亭形象的成功和出彩之处还在于他的复杂和多面。

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说:“《三国演义》无纯文学之资格,然其叙关壮缪之释曹操,则非大文学家不办。《水浒传》之写鲁智深,《桃花扇》之写柳敬亭、苏昆生,彼其所为,固毫无意义,然以其不顾一己之利害,故犹使吾人生无限之兴味,发无限之尊敬,况于观[关]壮缪之矫矫者乎?若此者,岂真如汗德所云,实践理性为宇宙人生之根本欤?抑与现在利己之世界相比较,而益使吾人兴无涯之感也?则选择戏曲、小说之题目者,亦可以知所去取矣。”[4]王国维对《桃花扇》中柳敬亭的形象和性情的认识,不尽符合文本实际。王国维肯定柳敬亭,是因为他认为其在剧中实施行动时“不顾一己之利害”,即忘我、不计个人得失,但不计个人得失不代表他行事没有动机,更不代表他的动机纯粹。实则柳敬亭在剧中的多数行为都具有明确的动机,这些动机部分是出于维护正义、憎恶奸邪和帮助良善之人,但主要却是出于私人恩义、知恩报恩,沾染上了较浓重的江湖习气。

柳敬亭作为封建时代的艺人,地位卑微,身负一技,混迹江湖,以说书讨生活。他对自己的身份和处境有着明确的认识,对于严格而不可逾越的礼法制度和层级区隔也有清楚的体察,所以如若有更高阶层的人士加以赏识,他一般都将此视为恩典、无上荣光而感恩戴德,而且在遇到可以报恩的机会时,必义不容辞,全力以赴。在他人看来,他能够得到更高阶层人士的评鉴和赏识,其意义也是更大于他实际具备的高超专门技艺的。如第一出《听稗》中,吴应箕提及柳敬亭时就特别指出柳敬亭的说书技艺“曾见赏于吴桥范大司马、桐城何老相国”[5]。第十一出《投辕》中,柳敬亭自己也说他“曾蒙吴桥范大司马、桐城何老相国谬加赏鉴,因而得交缙绅”[5]。续四十出《余韵》中,柳敬亭说:“左宁南是我老柳知己。我曾托蓝田叔画他一幅影像,又求钱牧斋题赞了几句;逢时遇节,展开祭拜,也尽俺一点报答之意。”[5]柳敬亭如此感激和怀念左良玉,是因为第十一出《投辕》中,柳敬亭赴左良玉军帐投书,以舌辩得到了左良玉的肯定和称赞:“句句讥诮俺的错处,好个舌辩之士。俺这帐下,倒少不得你这个人哩。”[5]“虽是江湖泛交,认得出滑稽曼老;这胸次包罗不少,能直谏,会傍嘲。”[5]但其实左良玉在内心中也不过仍将其视为优伶之辈,柳敬亭也未实际参与谋划军事。第十三出《哭主》中,柳敬亭为左良玉讲说“秦叔宝见姑娘”,便是一显例。

柳敬亭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