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从黄、吴《柳敬亭传》看传统史传文学
摘要:黄宗羲《柳敬亭传》与吴伟业《柳敬亭传》差异颇多,一般认为,黄《传》更具传统史传特点,而吴《传》则更多传奇色彩。但实际上,黄《传》与吴《传》的差异主要是繁简差异,这源于作者对传主的态度,而不在于写法、“文章体式”。不同的态度导致了二传不同的面貌。
关键词:柳敬亭传;黄宗羲;吴伟业;传统史传
明末清初,文人、学者们对一个著名的说书艺人(柳敬亭)密切关注,并且用各自的方式对其人、其事进行了记载,如吴伟业《柳敬亭传》(下称吴《传》)、黄宗羲《柳敬亭传》(下称黄《传》)等。此二传风格迥异,表现了传记文学在文人与学者手中的分野。以此二传的异同为切入点,产生了关于“文人之文”与“学者之文”的讨论。
正如黄宗羲自己所言:“偶见梅村集中张南坦、柳敬亭二传,……皆是倒却文章家架子。余因改二传,其人本琐琐不足道,使后生知文章体式耳。”一般认为,黄《传》比吴《传》更具传统史传文学的特点。如,李茂肃《黄宗羲和〈柳敬亭传〉》认为,“从传记文的要求看,黄宗羲的《柳敬亭传》比吴《传》是好得多的”[1];高峰《论明清文人笔下的柳敬亭》认为,“相比而言,吴《传》较具传奇色彩,描写颇为细致;黄《传》则从史家笔法入手……”[2];李东耀《试论清初文人之文与学者之文的分野与内涵——以吴伟业、黄宗羲〈柳敬亭传〉为例》认为,“吴《传》突破了传统史传的写法,吸纳了传奇小说的特质,读来令人豪气顿生。黄《传》则继承《史记》笔法,文章质朴无华,而又暗寓褒贬。”[3]黄《传》、吴《传》的风格差异不可否认,但简单认为黄《传》更似传统史传文学而吴《传》带有更多传奇色彩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一
黄《传》、吴《传》均为柳敬亭而作,其相同之处自不必多言,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它们在取材、用语等方面的差异。《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二)同治续纂扬州府志》中也有柳敬亭的传记,且结尾处注明“吴伟业撰传”,但与《吴梅村全集》中收录的《柳敬亭传》也存在差异。此处姑且将三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首先看开篇的人物介绍。
吴《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盖曹姓。年十五,犷猂无赖,名已在捕中。走之盱眙,困甚。挟稗官一册,非所习也,耳剽久,妄以其意抵掌盱眙市,则已倾其市人。好博,所得亦缘手尽,有老人日为醵百钱从寄食。久之过江,休大柳下,生攀条泫然,已抚其树,顾同行数十人曰:“嘻!吾今氏柳矣!”闻者以生多端,或大笑以去。后二十年,金陵有善谈论柳生,衣冠怀之辐辏,门车常接毂,所到坐中皆惊,有识之者,此固向年过江时休树下者也。[4]
《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二)同治续纂扬州府志》:柳敬亭者,名逢春,本姓曹,泰州曹家庄人。年十五,犷悍无赖,李三才开府泰州缉地方恶人,有司以逢春应。乃走,挟稗官一册,妄以意抵掌于盱眙市。久之,过江,指柳为姓,游吴越、金陵,所至与豪长者相结。[5]
黄《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6]
很明显,三传开篇均记完全相同的内容,但所用篇幅依次递减,到黄《传》甚至仅仅用“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几字概括,甚为简略。三传在这种繁简上的差异几乎贯穿始终,不只是在开篇的部分。再看一例。
吴《传》:左兵者,宁南伯良玉军譟而南,寻奉诏守楚,驻皖城待发。守皖者杜将军弘域,于生为故人。宁南尝奏酒,思得一异客,杜既已泄之矣。会两人用军事不相中,念非生莫可解者,乃檄生至进之。左以为此天下辩士,欲以观其能,帐下用长刀遮客,引就席,坐客咸震慴失次,生拜讫,索酒,谈啁谐笑,旁若无人者。左大惊,自以为得生晚也。居数日,左沉吟不乐,熟视生曰:“生揣我何念?”生曰:“得毋以亡卒入皖而杜将军不法治之乎?”左曰:“然。”生曰:“此非有君侯令,杜将军不敢以专也。生请啣命矣!”驰一骑入杜将军军中,斩数人乃定。
《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二)同治续纂扬州府志》(下称《府志》):会宁南侯左良玉与皖将军杜宏域不协,宏域念非生莫解,乃进之良玉。良玉知其辨,欲观其能,帐下用长刀遮客,引就席,皆振慴失次。逢春索酒,诙谐调笑,旁若无人,左大惊,恨相见晚。居数日,左沉吟不乐,熟视生曰:“揣我何念?”曰:“得毋以王卒入皖,而杜将军不法治之乎?”左曰:“然。”曰:“非君侯命,杜将军不敢专。”请一骑驰入杜军,斩数人乃定。
黄《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同样的,这里三传均记叙柳敬亭与左良玉、杜宏域之事,而吴《传》最详,《府志》次之,黄《传》最简。
三传繁简差异还表现在取材上。吴《传》除了记叙柳敬亭与左良玉、杜宏域之事,还记叙了柳敬亭与左良玉说“天子赐姓事”、柳敬亭疑阮大铖之事,柳敬亭救左良玉爱将陈秀之事。在《府志》中,这三事均有记载,依旧较之吴《传》叙述稍简略,且记柳敬亭疑阮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