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钦乌拉石灰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docxVIP

布尔钦乌拉石灰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布尔钦乌拉石灰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1.投入勘查工作的部分

巴钦乌拉地区石灰岩资源丰富。目前,投资研究的一部分很少,大部分地区的情况不详。为了对资源进行合理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尚需取得这些矿产的基本地质资料。

2.区域地质背景

巴尔钦乌拉二级构造单元为东乌珠穆沁旗早华力西地槽褶皱带和东乌珠穆沁旗南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三级构造单元为西乌珠穆沁复向斜的东段,四级构造单元为大梁———沃格莫尔苏木褶皱束、古格林塔拉中新生代断陷盆地。该区域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主要分布于乌兰温多尔———哈尔陶勒盖一带;二叠系下统哲斯组,主要分布于巴尔钦乌拉周边;白垩系下统甘河组,主要出露于哈那舍力——宝勒特扎布其尔一带;新生界第四系分布在朝克乌拉山前平地及较大冲沟之中。

区内断裂期主要有华力西晚期和燕山期。华力西晚期生成以北东、北东东走向为主的冲断层和正断层和北西走向的平推或斜错断裂,如拜特乌拉冲断层、布敦乌拉西平推断层。燕山期断裂十分发育,且多集中于早中期,主要是一些北东向和北东东走向的冲断层、正断层及北西走向的平推断层,如巴尔钦乌拉冲断层。

区域内岩浆岩不甚发育,主要有二叠纪暗灰色蚀变辉长岩、角闪辉长岩及灰绿色闪长岩和侏罗纪肉红色中细粒花岗岩。分布在哈尔陶勒盖一带,岩株状侵入大石寨地层中,出露面积较小。

3.哲斯组地层和白垩系地层对比

巴尔钦乌拉地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P1ds)、哲斯组(P1z)和白垩系下统甘河组(Kgn),地形平缓地带大面积被第四系全新统草原亚砂土及砂砾石层(Qhpr)覆盖,水泥灰岩矿就赋存于二叠系哲斯组地层中。地层、岩性特征自老而新分述如下:

3.1矿区地层

3.1.1碎屑岩段pvds3

大石寨组在本区主要出露有两个岩段,自下而上为:火山岩段(P1ds2)主要为灰绿色安山岩、暗黄绿色英安岩、流纹岩及火山角砾岩、少量硬砂岩、长石砂岩和板岩组成,局部夹有凝灰岩透镜体、以中性—中基性火山建造为主要特征。碎屑岩段(P1ds3)上部为灰绿色、黄绿色岩屑晶屑凝灰岩、安山岩、安山玢岩、凝灰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板岩夹砂岩、变质砂岩及灰岩薄层。岩石大部分受压力作用而造成片理化;下部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泥灰岩、变泥岩及变质长石砂岩夹粉砂岩、流纹岩等。与大石寨组火山岩段(P1ds2)呈断层接触。

3.1.2砾屑生物碎屑砂岩pz2

根据该组岩性组合及古生物群面貌可划分两个岩段,在区内都有出露。自下而上为:碎屑岩段(P1z1)主要为一套紫红色砾岩、砂砾岩、砂质泥灰岩夹砂屑砾屑生物碎屑灰岩,其上部为生物碎屑变泥岩及黄绿色砂岩、粉砂岩,局部为灰白色、黄褐色霏细钠长斑岩。该岩段出露厚度较少,与下伏大石寨组地层呈平行整合接触。灰岩段(P1z2)主要出露在巴尔钦乌拉一带,呈稳定的厚层状产出,岩性为一套生物碎屑灰岩、硅质生物碎屑灰岩、砂屑砾屑灰岩。出露与保存厚度一般为30~100米,该岩段是区内水泥灰岩矿产的含矿层位。该岩段与下伏碎屑岩段为整合接触,渐变过度。与上覆白垩系甘河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3.1.3酸性火山岩

该组主要由基性火山岩伴有少量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酸性熔岩组成的陆相火山岩建造,岩性主要为灰黑色、灰紫色玄武岩,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凝灰岩及砂质泥岩。与下伏哲斯组地层呈角度不整合,上覆地层为第四系砂土层。

3.2北东向冲断层

区内构造较为简单,无褶皱构造,仅在巴尔钦乌拉南部发育一条北东向冲断层。断层面产状160°∠58°,上盘为哲斯组地层,下盘为大是寨组地层,断层面岩石较为破碎,具铁染、重结晶现象,两盘产状相顶,有石英脉贯入。

3.3断裂带及岩石节理发育区

该地区气候干燥少雨,风化作用较强,石灰岩矿产的地表风化带厚0.5~1m,部分断裂破碎带及岩石节理发育区,风化带厚度可达1~2米。由于本区普遍地势起伏不大,石灰岩出露地带多为低缓的山包。山包边缘地带石灰岩矿层常被第四系草原亚砂土不同程度的覆盖,沿倾斜方向延伸越大,覆盖越厚。

4.矿体特征

4.1植物基质材料

巴尔钦乌拉石灰岩矿层主要产于二叠纪下统哲斯组灰岩段,其下部为暗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夹黄绿色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为砂岩和粗砂岩。因受后期剥蚀作用和第四系覆盖影响,矿层出露厚度变化较大。

4.2矿石质量

4.2.1生物碎屑分布

巴尔钦乌拉一带石灰岩矿石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碎屑,一般含量在75~89%。多呈他形——半自形,轮廓较清楚,被碳酸盐矿物方解石交代,生物碎屑主要由有孔虫、珊瑚类、百合类等组成,大小在0.1~0.7mm之间。另外还含有10%左右的碳酸盐矿物,多呈粒状或镶嵌粒状,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分布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