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文化圈中心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萨满文化圈中心论

一般来说,一种地域文化既然有文化圈,就应该有文化中心。我们认为,中国萨满教信仰历史悠久,部分古代民族还和现代民族都有信仰萨满教的传统;中国东北、西北部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是萨满教信仰的根基;“萨满”一词来自中国的女真语。因此,我们认为中国是世界萨满文化圈的中心。其理由如下:

1.中国是世界上记载和研究萨满教最早的国家

在中国历史上的《二十五史》中,从第一部编年史《史记》到最后一部史书《清史稿》,几乎都有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原始宗教信仰方面的记载。

《晋书》中说:肃慎人“死者其日即葬之于野,交木作小椁,杀猪积其上,以为死者之粮。”

《后汉书》中记载:“匈奴俗岁有三龙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

古代朝鲜人:“常以五月田,竟祭鬼神,昼夜酒会,群聚歌舞,舞辄数十人相随蹋地为节。十月农功毕,亦复如之。诸邑各以一人主祭天神,号为天君,又立苏涂,建大木以县铃鼓,事鬼神。”

辽代契丹人有祭天、祭祖、祭火种等仪式。据《辽史》记载:“岁除仪,初夕敕使及夷离毕率执事郎君至殿前,以盐及羊膏置炉中燎之。巫及大巫次赞祝火神讫阁门使赞皇帝面火再拜。”

金代女真人时期,中国的萨满教比较完整。女真人亦有祭天之礼,据《金史》记载:“金之郊祀,本于其俗,有拜天之礼。其后太宗即位,乃告祀天地,盖设位而祭也。”

元代蒙古人的萨满祭祀,在《元史》中亦有记载:“元兴朔漠代有拜天之礼。衣冠尚质,祭器尚纯,帝后亲之,宗戚助祭。其意幽深玄远,报本反始,出于自然而非强为之也。”“其祖宗祭享之礼,割牲奠马湩以蒙古巫祝致辞,盖国俗也。”

从这些记载中,我了解到了古代肃慎人的灵魂不死观念、匈奴人的祭天神仪式、古代朝鲜人的事鬼神活动、辽代契丹人的祭祀火神的场面、金代女真人的告祭天地祭仪以及蒙古人祭祖仪礼。严格地讲,所有这些祭祀及仪式都应该属于萨满教的范畴。而其中出现的巫、大巫、巫祝等祭师,宝际上就是萨满教中的萨满。

清代乾隆年间刊行的《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一书,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系统记载与论述萨满教的著作,这本书比较详细地记录了满族历史上所信仰的萨满教,包括各种祭祀规则、各种神祗以及一系列神歌等,在中外萨满教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萨满”一词出自我国的女真语

12世纪中叶,宋代学者徐梦莘在其《三朝北盟汇编》中,第一次记录了女真语“珊蛮”(saman)一词,成为中外萨满教研究史上的重要一页。这个记录是世界上第一次明确的、毫无争议的“萨满”一词的记录。在清代,“萨满”一词使用得相当广泛,许多学者将其记录成“萨满”、“萨玛”、“萨麻”等,其实都是女真语或后来的满语saman一词的音记。乾隆年间出版的《钦定满洲祭神祭天曲礼》中就用了满语saman一词,尽管后来译成汉文时写成“司祝”。

清嘉庆年间,西清在其《黑龙江外记》中,称达斡尔跳神萨满为“萨玛”。光绪年间,曹廷杰在其《西伯利亚东偏纪要》中,将黑斤(即赫哲人)的萨满记作“叉妈”。

民国年间,凌纯声在其《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中,将赫哲族的萨满记作“萨满”,与我们今天记录的用字一样。

从萨满一词的来源及其应用来看,它是北方民族语无疑,绝不是汉语,更不是外国语。众所周知,西方人知道萨满和萨满教是比较晚的。萨满一词传入西方大约是在18世纪。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至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沙皇彼得大帝派往中国的使节团中,有两位荷兰人——伊斯布兰特·伊代斯和亚当·布兰特,在他们撰写的中国旅行记中,第一次把“萨满”一词介绍到欧洲。此后国际上才知道,在中国北方存在着一种原始的信仰,并把它称之为“shamanism(萨满教)”。从此,国际上就通用了“萨满教”这一词,成为一个专用术语。后来,许多俄罗斯学者踏上西伯利亚的土地,对当地的萨满教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日本学者又对我国的东北、内蒙古等地的萨满教进行了考察,使世界对于萨满教有了较深的认识。

3.从地域上看,中国正处于萨满教文化圈的中心

中国的东北、西北部广大地区在历史上是东北亚最发达的地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我国北方各族人民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灿烂的文化。我国古代民族,如鲜卑、靺鞨、契丹、女真、蒙古曾经在这里建立了地方政权和国家政权。元代的实力范围甚至达到了欧洲大陆,清代的实力范围也达到了西伯利亚。作为统治民族,作为具有高度发达封建文化的拥有者,他们的文化向四面辐射,影响到其他民族是极其正常的。而其中的萨满文化,也会同其它的文化一起影响到周边的民族。

西伯利亚地区,历来被认为是萨满教保留较好的地区。但最早涉足这个地区的人,并不是俄国人,而是中国人。因为,在俄国人知道这个地区之前,他们的活动范围还只局限于欧洲。俄国人真正涉足西伯利亚是从17世纪开始的。

据史书记载,自古以来中国北方的许多民族,比如肃慎、突厥、蒙古、契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