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七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案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理解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
通过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时空要素梳理,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
通过探析教材中的文献资料,历史图片研习以及课内外史料解析题的训练,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和方法。
4.历史解释
通过本课归纳总结中国近代各阶层挽救民族危亡的特点,理解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影响,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和广阔的国际视野。通过对外国侵华历史的学习,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原因、过程和性质;八国联军侵华的历程和《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危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辩证分析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晚清的阶段总特征及具体表现
时空思维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讲授法,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言框
新课讲授:
一、基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问题解析
(一)戊戌维新运动背景,领导阶级,时间,序幕,影响/意义,失败原因1.背景:
①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与《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民族危机,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②经济根源: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④思想: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时间:1898
4.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
5.影响/意义:
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6.失败原因:
①客观:守旧势力仍很强大。
②主观: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③根本: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二)义和团运动时间,领导阶级,原因,口号,评价
1.时间:1889-1900
2.领导阶级:农民阶级
3.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4.口号:扶清灭洋
5.评价:
积极: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消极: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三)《辛丑条约》时间,内容,危害,影响
1.时间:1901年
2.内容:
①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
②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
③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④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⑤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
3.危害:
惩凶:洋人朝廷;
赔款:民族共耻;
使馆界:国中之国;
驻军:破坏主权;
禁考、禁反:心理征服。
4.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四)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
(五)晚清的阶段特征及具体表现
总体特征:晚清时期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抗争和探索救国之路的时期,逐渐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具体表现:
1.政治上: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被迫融入西方条约体制;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洋务派地方汉族官僚崛起,冲击了清朝中央集权。
2.经济上: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推动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冲击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推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拉开了中国近代化序幕,也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列强的经济侵略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3.思想文化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西学东渐风潮兴起,主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但并未付诸实践;洋务派在“中体西用”指导下开展洋务运动。
4.社会生活: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西方生活方式传入并与中国社会生活碰撞交融;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礼仪受到冲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课堂小结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力图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农民阶级也掀起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这些斗争都失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后,迫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教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