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一章植物病理學基礎一、生物都會生病嗎?人類:感冒,腹瀉,肺結核,肝炎,癌症,愛滋病SARS,athelete’sfoot
膿皰瘡impetigo猩紅熱scarletfever
2.牲畜:瘋牛病,犬瘟熱
3.家禽:禽流感(infectiouscoryza),雞瘟
4.微生物真菌:板栗疫病菌的弱毒菌株(被病毒侵染)細菌:噬菌體(病毒)病毒:???
5.植物咖啡銹病Calicut,India,Oct.2003
阿姆斯特丹
膿皰瘡
生物發病的情況動物、植物和具有細胞結構的微生物;2.分子生物-病毒(VIRUS)?
二、植物病理學的概念1.病斑:症狀2.真菌、細菌:病原3.致病原因:機制4.病害的擴展蔓延:發生發展規律5.治療:防治措施植物病理學的定義:是研究經濟植物病害的症狀、病原、致病機制、發病規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門科學。
三、病害對農業、林業的危害1.愛爾蘭饑荒:愛爾蘭人以馬鈴薯為主要糧食,1845-1846年馬鈴薯晚疫病在愛爾蘭大流行,其中150萬人餓死,迫使100萬人逃離本土。植物病理學由此誕生。2.孟加拉饑荒:1942年印度的孟加拉邦水稻胡麻葉斑病大流行,餓死約200萬人。
3.1870一1880年,原產咖啡的斯里蘭卡,咖啡銹病嚴重危害,咖啡產業被全部摧毀,後改種茶葉。4.1881一1888年,法國葡萄霜黴病嚴重發生,使久負盛名的法國釀酒業幾乎全部停頓。5.1970年玉米小斑病在美國大流行,減產15%,約165億Kg,經濟損失達10億美元。
6.松材線蟲病,此病從日本傳入,自1982年以來危害面積達7萬hm2,因該病危害已累計致死松樹3500多萬株,目前已嚴重威脅到安徽黃山、浙江西湖等風景名勝區的安全以及整個中部及南部的大面積松林。7.桉樹青枯病,成為廣東、廣西及海南地區桉樹發展的嚴重障礙,1982年以來發病累計面積已達10萬hm2。8.在北方,紅松皰銹病、落葉松枯梢病。如遼寧,這兩種病害每年發病面積達9.5萬hm2。
四、林木病理學的發展歷史林木病理學(森林病理學),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狀、致病原因、發生和流行規律及其防治的一門科學。植物病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1.德國的RobertHartig於1882年出版了《樹病學》一書,這是世界上第一本林木病理學教材,標誌著林木病理學的誕生,他本人被推崇為林木病理學的創始人。2.1934年蘇聯的C.И.瓦寧出版了《森林植物病理學》教科書。
3.我國的林木病理學發展的四個時期:萌生時期(1917~1953):1952年後,森林植物病理學正式列入高、中等林業院(學)校的教學計畫。創建時期(1954~1978):1958年到1960年間,北京林學院、南京林學院、東北林學院和中南林學院等設立了森保專業或森林病蟲害防治專業。
正確理解林木病害的概念,需要注意兩個要點:1)病害的發生是林木產生一系列病變的結果,在時間上有一定的病理程式。害蟲和動物咬傷、機械損傷、風折、雪壓和火災等傷害沒有引起林木發生病理過程,不能稱為病害。2)病害的定義是從人類的經濟利益出發的,對於那些不引起經濟損失,反而有利於人類經濟活動的特異性變化,也不能稱為病害。如林木菌根菌在侵染根部後形成的菌套,豆科植物的根瘤。
茭白黑粉病
二、林木病害發生的因素1.寄主(host):遭受病原生物侵染的植物稱為寄主。2.病原(pathogen)(病原物或病原菌):直接導致寄主發病的因素叫做病原。其中,生物性病原稱為病原物;引起病害的真菌和細菌統稱為病原菌。3.誘因(environmentalfactors):間接引起寄主發病的因素。4.生產活動(people’sactivities):種苗調運、耕作、撫育、施肥等。
三、發病因素之間的關係1933林克(Link)提出病害三角學說(DiseaseTriangle):感病的寄主植物、具有致病性的病原物和有利於發病的環境構成病害三角形的三個邊,三角形的高度或面積代表病害嚴重度,各邊的長度影響三角形的面積。1976魯濱遜(Robinson)提出植病四面體學說(DiseaseTetrahedron):農業生態系內除了寄主、病原物和環境外,應加上人類干預這個重要因素,從而形成植病四面體學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