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作品“坏人”更坏、“好人”更好现象探究.docxVIP

演义作品“坏人”更坏、“好人”更好现象探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演义作品“坏人”更坏、“好人”更好现象探究

摘要:本文以《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等作品中曹操和刘备的形象为例,探究演义作品中“坏人”更坏、“好人”更好的现象,得出“要真实了解一位历史人物,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查阅史料是必不能少的”这一结论。

关键词:探究??演义作品??更坏、更好现象

?《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其作者陈寿生活在蜀汉后期和西晋前期。他担任过蜀汉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西晋时被举为孝廉,历任著作郎、平阳侯相、治书侍御史等职。因西晋政权是由曹魏政权禅代而来,作为晋朝臣子,陈寿的《三国志》是以魏国为“正统”,魏国君主均立为《纪》,而蜀汉、孙吴的君主则低一个规格,立为《传》,但从整部作品来看,陈寿并没有刻意抬高曹魏而贬低蜀、吴。《三国演义》研究专家、《三国演义大辞典》的作者沈伯俊先生说:“陈寿在记载三国的历史时,态度比较公允持平,基本上能秉笔直书。”[1]

而《三国演义》则是在《三分事略》《三国志平话》等宋元讲史话本、《单刀会》等宋元戏剧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部世代累积型的历史演义小说,是一部文学作品。作品中的人物寄托了作者的价值取向,读者在作品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倾向。所以,一部带有“演义”色彩的作品往往会出现“好人”更好,“坏人”更坏的现象。

《三国演义》中“褒刘贬曹”的观点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曹操在作品中扮演的是“坏人”角色,而刘备自然是“好人”无疑了。具体论证如下:

一、演义让“坏人”更坏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具体怎样让“坏人”更坏,我们可以从曹操与吕伯奢、曹操与陶谦这两宗公案中一探究竟。

(一)曹操与吕伯奢的公案

吕伯奢,《三国志·武帝纪》中根本没有出现过这个名字,只是在裴松之给《三国志》作注时引的三个材料中有他:

《魏书》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2]

《魏书》记载的故事里面,做事不地道的不是曹操,而是吕伯奢的几个儿子,他们竟然伙同宾客要打劫曹操,这不是穷极了找死吗?于是曹操出于“正当防卫”把他们杀了。这么看,曹操杀人有情可原。《世语》里记载的曹操形象明显就差了一点,他有生性多疑的特点,吕伯奢的儿子热情招待他,他觉得自己是从董卓那里逃出来的,吕家的人不可能真心对自己那么好,夜晚杀了吕家八口离开了。到了《杂记》,这一段的故事可就更丰富了,注重了细节,亡命天涯的曹操如惊弓之鸟,他多疑过了头,听见了吕家有“食器声”,便怀疑别人要害自己,于是趁夜杀人,一走了之。临走还说了那句著名的要把他永远钉在“不仁不义”十字架上的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关于这件事,《太平御览·卷四七八·人事部一一九》里也有记载,是引了梁祚《魏国统》里的一段文字:

初,太祖过故人吕伯奢也。遂行,日暮,道逢二人,容貌威武,太祖避之路。[3]

这段引文只是告诉我们曹操经过,或者拜访了故人吕伯奢,究竟有没有杀吕和他的家人并没有明确交代。

再看《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显然是选择了几种记载中曹操形象最糟糕的《杂记》为蓝本,更添加了一些细节,前面几本书里都没有明确说曹操杀了吕伯奢本人,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让吕伯奢死得很明确。于是,曹操让吕家灭门的惨案就板上钉钉了!

(二)曹操与陶谦的公案

关于曹操征讨陶谦的那件事,这里找到以下几种文字资料:

《三国志·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里这样说:

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馀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4]

《后汉书·列传·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里有这样的记载:

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5]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二》里这样说:

初,京、雒遭董卓之乱,民流移东出,多依徐土,遇操至,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操攻郯不能克,乃去,攻取应、睢陵、夏丘,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6]

综合来看,《三国志》里的记载明显比较客观,两军交战,死伤在所难免,所以它说“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根据文字,这里死的应该主要是参与战争的“兵”,且说死亡人数是“万数”。到了《后汉书》,没有强调两军作战,直接用了“杀”这个词,且“杀”的不是“兵”,是“男女”,这“男女”显然指的就是百姓了。看得再仔细一点,会发现死亡人数由之前的“万数”上升到了“数十万”,不仅如此,连“鸡犬”都是“无余”的。《资治通鉴》描写曹操的这次杀戮活动和《后汉书》大致一样,只是在个别地方进行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