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语文】《谏逐客书》(导学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VIP

【高中语文】《谏逐客书》(导学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谏逐客书》导学案

核心

核心素养目标

了解书、表等文体知识,积累文言知识,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论据,学习本文高超的论证技巧和劝谏艺术,初步体会文章实用性、针对性的特点。

体会作品中体现的时代洪流与个人志向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并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学习重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书、表等文体知识,积累文言知识,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论据,学习本文高超的论证技巧,初步体会文章实用性、针对性的特点。

难点:体会作品中体现的时代洪流与个人志向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并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活动一:欲知后事,先解前情

1.知人论世,利用网络等学习资源,查找作者生平资料,制作人物档案。

2.通读《谏逐客书》,正音正字,借助课下注释和《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从下面任务中选一个完成,把有疑惑的语句整理在积累本上,课堂上进行讨论解答。

学习活动二:说文解字知详情

1.学伴互助

在小组内互相传阅你为《谏逐客书》做的文言知识点批注,讨论并尝试解决留存的疑难词句,理解文体知识,整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你来我往

小组代表呈现本组问题,可指定某一学习小组回答。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予解答。

重点呈现

任务

赤壁赋

登泰山记

备注

积累重点实词

辨析词类活用

积累通假字

辨析特殊句式

积累文化常识

4.小组交流对《谏逐客书》的听读感受。

提示:修辞、句式、结构安排等。

5.课后作业:如果你是李斯,面对当时的形势,你如何劝谏秦王?

文言知识卡片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例句

本字及意义

①昔缪公求士

②遂散六国之从

③而陛下说之

④河海不择细流

⑤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⑥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⑦傅玑之珥

⑧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词语

例句

意义或用法

(1)过

①窃以为过矣

②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③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④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⑤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⑥孟浩然《过故人庄》

(2)用

①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

②孝公用商鞅之法

③百姓乐用

(3)为

①犀象之器不为玩好

②江南金锡不为用

③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④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西并巴、蜀,北收上郡

②东据成皋之险

③使之西面事秦

④蚕食诸侯

⑤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⑥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⑦遂散六国之从

⑧而歌呼呜呜快耳者

⑨故能明其德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指出标志词。

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①西取由余于戎

②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③并国二十

④举地千里

⑤民以殷盛

⑥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5.解释下面的文化常识:

(1)合纵连横

(2)五帝三王

第二课时

学习活动一:批文入理识用意

先概括每一段内容,再综合梳理,并提炼论证方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1.南朝宋刘勰《文心雕龙·论说》:“李斯之止逐客,并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

2.清代浦起龙《古文眉诠》:“旁罗处,层叠敲击。到正写,又妙在不粘。风雨发作,光怪变现。笔势如生蛇不受捕捉。”

3.明末清初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自首至尾,落落只写大意。初并无意为文。看他起便一直径起,住便一直径住,转便径转,接便径接。后来文人无数笔法,对此一毫俱用不着,然正是后来无数笔法之祖也。”

结合以上名家点评,分析本劝谏艺术。

学习活动二:见微知著识大义

前人在高度肯定《谏逐客书》的写作艺术的同时,对李斯其人的评价却比较负面。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案

第一课时

课中学习任务一梳理词句夯实基础

1.李斯(?一前208),秦代大臣。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ftxxy5089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个从事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