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三版)教案 《老子三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4

《老子》三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老子其人

2.掌握《老子》三章的思想主题

3.掌握《老子》三章的文学特色

(二)能力目标

1.能准确翻译课文和重点字词。

2.能理解文中“智、明、力、强、富、志”的含义

(三)素质目标

领悟老子的思想与智慧

二、教学时数

2课时

三、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

(一)教学重点

1.重点字词与句子的翻译

2.《老子》的文学特色

(二)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所体现的思想与智慧

四、教学内容

(一)作者小传

老子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春秋后期楚国人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曾任“周守藏之史”;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作《老子》(又称《道德经》)。

【老子出生传说】

据传,一日,玄妙王之女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名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二)文学常识——认识《道德经》和老子思想

1.《道德经》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代表作。老子的哲学涵盖了宇宙观、人生观和社会政治观。“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基本范畴,而“德”则是“道”的展开,是“道”在人生、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上世纪八十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世界文化名著中,被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是《道德经》。当今学者公认《道德经》是“哲学中的哲学”,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

这个在老子书里萌芽,在以后几百年里充分生长起来的自然主义宇宙观,正是经典时代的一份最重要的哲学遗产。——胡适《中国哲学里的科学精神与方法》

老子的隽语,像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自闪光耀。——林语堂《老子的智慧》

《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尼采

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性——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中国人把认识道的各种形式看做是最高的学术……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黑格尔《历史哲学》

2、老子思想

(1)“道”的思想: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道”在《老子》中出现七十多次。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朴素的辨证观: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3)“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4)“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生死观点:

吾友老聃有言,生亦不喜,死亦不悲。汝可闻乎?昔日老聃之生也,由无至有,聚气而成,顺时而来,合自然之理,有何喜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归无,散气而灭,顺时而去,合自然之理也。有何悲哉?生而喜者,是以为不当喜而喜也;死而悲者,是以为不当悲而悲也,放生时贵生,死时怕死,皆是以己之意愿而强求生来、强求死去也,皆背自然之理而任己之情也。如安时而处顺,则哀乐不能入也。而背自然、违天理,合于道乎?不合于道,可为老聃好友乎?老聃好友者,遵其言而动、顺于道而行者也。吾既为老聃之友,故能以理化情,故不悲。

(三)内容述评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本章用水性来比喻道德高尚人的人格。水最显著的特性和作用是:柔;停留在卑下的地方;滋润万物而不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