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三版)教案 春江花月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7

春江花月夜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歌行体

2.咏月诗

3.诗歌主旨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联想力和想象力,感悟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

2.感受诗人由对春江花月夜和游子思妇相思之情的描写,进而引发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

(三)素质目标

1.写作中能够做到情景交融

2.学习、生活中思路开阔,能够对人生有比较深入的思考

二、教学时数

2课时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把握诗歌主旨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

2.展开联想与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3.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情、理的统一

(二)教学难点

1.诗歌主旨

2.景、情、理如何有机融合

3.理解诗中的画面及由此产生的人生感慨

四、教学过程

(一)歌行体

歌行,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乐府诗一类。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如《大风歌》、《燕歌行》等,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歌行体是南朝宋的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二)咏月寄怀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有思乡怀亲之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有清幽雅致之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有凄清孤苦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有时空永恒之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三)作者小传

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全唐诗》仅存其诗二首,而这首《春江花月夜》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被闻一多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四)创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考证。

(五)教学设计

1.导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还是空待闺中的思妇;抑或是征战沙场的将士人们抬头望月,总是心有感慨,或倾注爱恨,或寄托悲欢,因而浩瀚的诗海中从来不乏优美的写月诗篇。

(引导学生自由背诵写月名句)

在众多吟诵明月的诗歌中,有一篇被人称为“孤篇盖全唐”,那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2.自读诗文,整体感知

思考:因为中学已经学过这首诗,诗题为春江花月夜,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边读边把握诗歌的内容

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诗的主要内容:月下美景,月下哲理,月下情思

3.赏析美景,把握情感

(1)赏析月下美景(意境美)

A学生范读,其他学生划出写景的句子,并找出所写景物

春江、明月、花林、流霜、白沙、江天

B运用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再现画面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结论,描绘画面

学生齐读,再次感受月下美景

C概括景物特点

月夜特点:幽美、朦胧、静谧、澄澈、空灵,写出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意境美)

D方法指导

鉴赏写景诗,不仅要捕捉画面,感悟美景,还要了解把握景物特点,把握诗人情思。

(2)品悟月下哲理(哲理美)

A面对美景,作者有怎样的感慨?

作者独立江畔,看到那轮孤月,引发了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B探究研讨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在面对美好河山,优美风光时都会思考宇宙与人生

(老师补充资料——

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苏轼:哀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