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如何激发城市的商业活力及消费力.pdf

后疫情时代如何激发城市的商业活力及消费力.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被鼓励的夜经济,在北方却因为天气原因无法活跃起来,

发了更多的优惠券,被拉动起来的消费却难以持续。消费

活力、商业活力到底如何有效激活?投入资金和精力,短

期效应和长期发展的平衡到底如何掌握?这样的问题引

起越来越广泛的争论,其实是没有正确的定义“活力”。

在以提升商业活力为命题服务多城市政府机构的过程中,

始终在帮助客户一起澄清一个问题:高城镇化率和优等的

基础建设,必然会带来商业活力的提升吗?

对于大多数人,当说到一个城市的商业发展,GDP、城镇

化率、人均消费这些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的硬指

标会立刻映入脑海,这背后体现的是大多数人的感知:城

镇化率高、人均GDP高的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商业活力更

佳。然而,近年来商业发展的黑马城市却实现了弯道超车。

武汉、西安、成都、苏州,在新增购物中心与首店引入、

商业创新运营方面创造引人瞩目的成绩。到底这些城市做

对了什么?还是商业的线性进阶发展的趋势出现了改

变?这些改变在哪些方面?如果可以监测并探究,那么对

更多的城市就会有更大的借鉴意义。这就是商业地产研究

中心自2017年展开《中国商业地产活力40城》跟踪研究

的最早原因。

1城市经济的硬实力,并不决定其商业活力

国内的城镇化率在过往的40年迅速提升,经济发展下,

城市商业的基础布局与建设也迅速完成,消费升级也一

度被热议,成为诸多商业“创新”的聚焦。新中国成立

初期提出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方向,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

创下佳绩。我国仅用不到40年的时间便将国内的城镇化

率从1980年的20%提升至2019年的60%,共提升40个

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64.72%;据联合国预测,204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6%。

从产业带动来看,过去的高速增长数据背后,是大规模

的房地产开发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这也是所有国家

和城市在实现城镇化率提升与经济增长的必经之路。我

们先将过往60年中国与全球其他较发达国家在城镇化发

展进程方面进行对比:

上图清晰地显示出,中国以较强劲的增速推动了高速的

城镇化率提升。

我们再看各国在不同城镇化进程阶段的实现时长:

从各国城镇化在不同进程下实现的速率与时长来看,中

国城镇化发展的速率也非常突出。按此速率,中国将在

可预期时间内接近或达到其他较发达国家的水平。

城市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体现着资源利用、信息

流转与创造的集约效率。尽管在社会制度、人口基数、

经济基础和社会财富积累方面,不同的国家与城市间存

在差异,但城镇化过程中的大规模建造驱动更多投资、

更多城市居民带来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带来经济增长

这点是一致的。排除战争、大规模灾害等不可抗外因,

城镇化率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性是不争的事实,我们

一起对比下中国与美国、英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地区

的城镇化率与人均GDP:

对比过去60年的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和欧洲,城镇

化率提升与人均GDP增长之间都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

进行回归分析后,可看出中国的城镇化率的提升对人均

GDP的影响力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所以,中国在

城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仍需要更稳健的支撑

和提质,发达国家则在城镇化的发展进入稳定的增长期

之后,伴随着城镇化的深化运营,仍然持续推进经济增

长。

将目光拉回到内部,对比不同城市的城镇化率和人均GDP

发现,区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的发展成正相关,城镇化

的提升对人均GDP的发展确实呈现正相关,但是成都、

无锡、苏州等城市的城镇化率对人均GDP的影响远高于

其他城市。同时,对比17个代表城市的商业地产活力指

数和城镇化率的排名,可以发现两者似乎并不是完全同

步发展,高城镇化率并不意味着商业地产活力水平同样

的亮眼。除一线城市城镇化率和商业地产活力两者都处

于稳定高位,新一线以及其他城市的城镇化和商业地产

活力水平则出现了以下两类分化:一类是以成都、重庆、

西安为代表,商业活力发展领先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

城市;一类是以深圳、无锡、济南为代表,经济和城镇

化发展优于商业活力的城市。以成都为例,其人均收入

等低于广深、休闲设施建设不如广深的同时,某种意义

上成都的商业价值更高,这说明,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并

不等于城市的商业活力。

从城镇化率与人均GDP、商业活力排名情况,可看到硬经

济和基础设施建设并不等同于商业活力更优的事实,二

者之间并不是充要关系。那么,如何才能提升商业活力?

而回答这一命题,第

文档评论(0)

秋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