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NY/T676—2003
牛肉质量分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优质牛肉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黄牛和专用肉牛及其杂交后代。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393牛羊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优质牛肉和普通牛肉highqualitybeefandordinaryqualitybeef
肥育牛按规范工艺屠宰、加工,按GB18393检验合格,品质达到本标准优二级以上(含优二级)的牛肉称为优质牛肉。二级以下的牛肉属于普通牛肉。
3.2
胴体carcass
牛宰杀放血后,除去皮、头、蹄、尾、内脏后剩下的部分称为胴体。
3.3
二分体和四分体halfcarcassandquartercarcass
将屠宰加工后的整只牛胴体沿脊椎中线纵向锯(劈)成两片称为二分体,将二分体从第12~13肋骨间横截后称为四分体。
3.4
成熟ageingorconditioning
牛宰杀后,胴体或分割牛肉在0℃~4℃无污染环境下吊挂或存放7天~10天,肉的pH值回升,嫩
度和风味改善的过程(俗称排酸)。
3.5
分割牛肉primalcutbeef
将牛胴体分割成的不同部位的肉块。
3.6
生理成熟度maturity
根据门齿变化和胴体脊椎骨棘突末端软骨的骨化程度评定牛年龄的指标。
4技术要求
4.1胴体质量等级
4.1.1胴体质量等级主要由大理石花纹和生理成熟度两个因素决定,分为特级、优一级、优二级和普通级(见附录E)。
1
NY/T676—2003
4.1.2肉的质量等级主要按附录E判断,还可根据肉色和脂肪色对等级进行适当的调整,其中以3、4两级的肉色和1、2两级的脂肪色最好。
4.2胴体产量等级标准
胴体产量等级以十三块分割肉质量为指标(见附录A和附录J)。
4.2.1产量等级计算公式:
分割肉质量=-5.9395+0.4003×胴体质量+0.1871×眼肌面积 (1)
4.2.2牛胴体产量分级以胴体分割肉质量为指标,将胴体等级分为五级
1级:分割肉质量≥131kg
2级:121kg≤分割肉质量≤130kg
3级:111kg≤分割肉质量≤120kg
4级:101kg≤分割肉质量≤110kg
5级:分割肉质量≤100kg
5评定方法
5.1胴体质量等级评定方法
胴体冷却后,在6601x的光线强度下(避免光线直射),在12~13胸肋间眼肌切面处对下列指标进
行评定。
5.1.1大理石花纹
对照大理石花纹等级图片(大理石花纹等级图给出的是每级中花纹的最低标准)确定眼肌横切面处大理石花纹等级。大理石花纹等级共分为七个等级:1级、1.5级、2级、2.5级、3级、3.5级和4级。大理石花纹极丰富为1级,丰富为2级,少量为3级,几乎没有为4级,介于两级之间为0.5级,如介于极丰富与丰富之间为1.5级(见附录B)。
5.1.2生理成熟度
以门齿变化和脊椎骨(主要是最后三根胸椎)棘突末端软骨的骨质化程度为依据来判断生理成熟度。生理成熟度分为A、B、C、D、E五级(见附录C及附录D)。
5.1.3肉色
对照肉色等级图片判断眼肌横截面处颜色的等级。肉色等级按颜色深浅分为九个等级,其中3、4两级的肉色最好(见附录F)。
5.1.4脂肪色
对照脂肪色等级图片判断眼肌横截面处肌间脂肪颜色的等级。脂肪色分为九个等级,其中1、2两级的脂肪色最好(见附录F)。
5.2胴体产量等级评定方法
5.2.1胴体产量指标评定方法
胴体重测定
宰后剥皮、去头、蹄、尾、内脏,劈半后、冲洗前称出胴体质量。
眼肌面积测定
在12~13胸肋间的眼肌横切面处用眼肌面积板直接测出背最长肌切面的面积(见附录G)。
背膘厚度测定
在12~13胸肋间的眼肌横切面处,从靠近脊柱的一端起,在眼肌长度的四分之三处,垂直于外表面测量背膘厚度(见附录G)。
5.2.2胴体产量等级评定方法
按4.2.1中式(1)计算。
2
NY/T676—200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屠宰与分割技术
A.1屠宰
A.1.1工艺流程
待宰牛→击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