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篇”何以“横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新解.pdf

“孤篇”何以“横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新解.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课堂1本版主持/安秀海

◆文本解读

“孤篇”何以“横绝”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新解

O戴继华

(南通市天星湖中学,江苏南通226010)

摘要:唐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明代开始为诗评家所关注。清朝与近代学

者给予该诗崇高的评价,称之为“孤篇横绝”。那么《春江花月夜》因为什么而“横绝”呢?主

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诗歌意境独特,全诗由景即理,由理生情,景是“宏景”,理是“至理”,

情是“大情”,三者相对独立而又不隔膜,和谐共振,生成大气和融的艺术境界;二是诗歌结

构圆顿镇密,时序明晰,抒情主人公统一,情感逻辑转承合理;三是诗歌的影响深广绵长,开

启了后代诗人的生命思考和宇宙意识,丰富并提升了后代诗人关于相思之情的写作表现力。

关键词:境界;大气和融;结构;圆顿镇密;影响;深广绵长

唐初诗人张若虚在《全唐诗》中仅留下《春江花月夜》《代朗诵或教学这首诗时,首先思考的就是:让张若虚成为“大家”

答闺梦还》两首诗。其中《春江花月夜》从明朝开始渐为研究者的这一“孤篇”,因何而“横绝”呢?

所关注,声誉日隆,最典型的赞誉当属“孤篇横绝,竞为大家。仔细研读,可以发现有三方面的关键原因: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将之编列在“古诗词诵读”一、诗歌意境大气和融

板块中。1.写景宏阔壮丽。

“春江花月夜”属乐府旧题,并非唐朝初年所创新曲。据既然是旧题,那么《春江花月夜》就有点类似今人的“命

说是陈后主采集吴地民谣创作而成,以写宫廷生活为主,隋文题作文”。按旧题要求,“春、江、花、月、夜”五个字都应该

帝杨广也有同题作品流传下来。有人说:“张若虚版的《春江在诗中体现。这里,“春”是时令,“夜”属时间,是景致呈现

花月夜》,既是宫体诗中优秀者的集大成者,也是唐朝诸多诗的大背景,所以诗人的笔墨集中在“江、花、月”上,而“月”

风的起源之处。正是这种深沉的混合,使得这首诗显现出难以又是所有景的“统领”或“主角”。

破译,咀嚼不尽的神秘来。”[2]可能正因如此,每当一线教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二三月间,桃花盛

【案例反思】开启了“物哀文化”的四时之旅,抓住“春之落樱”“夏之池

1.依托学情,设定教学目标。蛙”“秋之芒草”“冬之寂雪”四个经典物象,从审美、思维、

笔者之所以选择“物哀文化”作为“跨文化专题研讨”的语言与文化四个角度聚焦较为可行的言语任务,切口小而有

教学话题,是基于教学《故都的秋》时学生对“物哀”审美内涵新意。但笔者认为这堂课挑选的四个物象之间的关联性只体

的追问,以及笔者想要引导学生理性认识日本动漫中的“物哀现在时序上,并没有更深的逻辑性,就这点而言可以再进一步

文化”。因此,这就使得这节课有了良好的学情基础,学生在课深思。

堂上也能展现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状态。而对“物哀文化”3.理性思辨,比较多元文化。

的理解与把握,则重点定位在直观感受与理性分析上,这在有了解研讨外国文化,是要建立在对本国文化热爱与理解

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较好落实。特级教师陈尚余老师听课后指的基础上的。本堂课的学习任务突出的是中日共通的细腻的

出,学界对松尾芭蕉的《古池》有不同的看法,更多学者认为其“东方情思”,又深人辩析了两者不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

反映的是“寂”,因此将它作为教学内容不一定合适。如《古池》句翻译的比较、日本爱情和歌与曹丕《燕歌行》

2.聚焦纵深,设计学习任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本人专注ppt制作、办公模板编辑六年有余,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做出高品质ppt、办公表格等模板,以及文案等。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