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取材,传承非遗文化--古琴——论融合古琴曲谱与音乐教材走进学校社团课中的必要性 论文.docx

就地取材,传承非遗文化--古琴——论融合古琴曲谱与音乐教材走进学校社团课中的必要性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总结: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古琴演奏技艺历史悠久,传承现状困难重重。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发掘古琴潜力,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有效传播。因此,古琴的传承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本文旨在阐述古琴的传承困境及解决方案。一、古琴传承存在的制约因素:1.教学资源有限:古琴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和特区,很多地方的教学资源尚不均衡,使得教学内容无法覆盖所有学生的需求。2.琴谱难度高:古琴的记谱法较复杂,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才能掌握,对于非专业

就地取材,传承非遗文化——古琴

——论融合古琴曲谱与音乐教材走进学校社团课中的必要性

摘要:琴在帝尧时已经存在,可见《史记五帝纪》中记载,帝尧赠给舜两件信物:一是絺衣,二是琴。《礼记·乐记》中也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变始制乐,以赏诸侯.”可谓琴史悠久,而其发展也是一波三折,有文人政客追捧的辉煌期,也有遗珠蒙尘的低迷期。直到2003年11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古琴方得以大放异彩,彰显他高雅、古朴的迷人风采,同时也由于它的简字记谱法,口口相传的教学形式等原因,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使得古琴被神化,而它本身只是乐器的一种。不应该只是文人骚客和成功人士彰显身份和品位的象征,更应该正本清源回归到祖国的花朵中,绽放它的魅力。

要想古琴真正意义上得到传承与发展,首先要改变古琴教学内容的曲高和寡,融合音乐教材,因地制宜的贴近义务制教育学生们的生活,以及符合学生们的认知、学习的规律,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局限性融合传承

引言:随着1977年8月20日,管平湖先生的《流水》乘着旅行者2号飞向外太空,2003年11月7日,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古琴独奏,成功的拉开了古琴古典艺术的复兴之路。看了张子盛老师的《琴学门径》,以及李祥霆老师的《古琴实用教程》,再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标准》,笔者通过分析古琴传承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古琴乐器本身的原因以及琴谱的特殊性,还有古琴自古以来的传授方式----口口相传,也制约着古琴的普及与推广。又分析了古琴在九年义务制音乐教材中的地位与现象,找出古琴在学校社团课中普及的重点:关注融合古琴曲谱和音乐教材的必要性。抓住现行阶段实行学校课后延迟服务,开展校园社团活动的契机,发挥作为一个琴人和音乐教育者的作用,为古琴的传承与发扬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正文: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中最早的弹拨乐器,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一角,它以丰厚的内涵,深邃的历史文化背景,为现代人呈现了一曲绚烂多彩的古色、古香的非遗文化的魅力,古琴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应该被继承,发扬。作为琴人应义不容辞,作为音乐教育者更要取长补短,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为己任。

一、古琴传承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从古琴发展史的各个方面,不难看出它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而且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存活发展至今的艺术。然而今天古琴音乐艺术仍处在冷门的位置,这要着眼于以下几个因素。

1.古琴乐器本身的局限性。

首先古琴的制作中,优秀的斫琴师难求,目前只有河南焦作地区和扬州的古琴一条街,制作古琴的比较多,而大部分也是由古筝制作演变而来。

其次是古琴本身的音量,它是一种悦己的乐器,古时候常常是三五知己雅集助兴的工具,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对古琴的尊崇到了神话的程度,例如先秦著作,《韩非子》曾记述了春秋时期琴家师旷弹琴,引来玄赫和鸣舞蹈的事迹。[2]也留下了很多的佳话,最著名的是战国时期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这则故事最早见于《荀子》:“昔者匏包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3]而这些让很多人望而生畏,导致学习古琴群体的局限。

2.琴谱的特殊性制约了古琴文化的普及。

首先是古琴的记谱法,才我采用简字记谱法,指法如勾之指指法则简字为”勹”。所以对一些人比较难以认识与学习,也影响了古琴文化的推广与普及。

其次是古琴曲谱的曲高和寡。流传到今天的古琴。琴谱有一百四十多中,共收不同传统曲目上千首,现在琴人能演奏的大约只有百首左右,这也是古琴古色、古香的原因。然而这些琴谱却曲高和寡,对学习者有一定要求,这就无形中出现了学习古琴的群体,制约了古琴文化的推广与普及。

3.古琴自古以来的传承方式,教学方法制约着古琴文化的推广与普及。

古琴传承很重师门,“拜师学艺”在古琴传统文化艺术中体现的较为明显,教学则是“口口相传”,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制约着古琴传承发展的步伐,综上所述可发现古琴的学习者群体亟待扩大,无疑九年义务制教的学生--我们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是很好的学习传承者。所以学校的社团课。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也比较严谨。

目前,针对古琴的本身局限性可以通过科技和时间的积累得以改善,而教学方式也随着网络、媒体的多元发展的影响下也出现了质的飞跃。唯有古琴本身固有的记谱法,琴谱是一直留传下来的瑰宝。而在学校社团课中的古琴教学内容亟待改善。

二、古琴在九年义务制音乐教材中的地位与现状。

人教版音乐教材在八年级下册的时候,涉及到《阳关三叠》是歌唱课。音乐故事中有《广陵散》、《流水》等欣赏课,六年级上册欣赏了《梅花三弄》。而人音版音乐教材则在五年级下册有《梅花三弄》的欣赏课,沪教版的音乐教材,八年级的教材封面则以古琴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