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书法作品之美,提升学生审美之能.docx

感悟书法作品之美,提升学生审美之能.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悟书法作品之美,提升学生审美之能

摘?要:书法艺术产生的土壤是汉字,汉字最初取法自然物象,在本质上说就是图画美、无声的音乐。中小学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书法教育;书法作品;审美能力

一、点面结合,感悟书法作品美

(一)感悟点画的线条美

书法就是线条的舞蹈,是以汉字为载体创造的艺术品,点画是汉字最基本的细胞。大书法家欧阳询说:“点如高峰之坠石;卧勾似长空之初日;横如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横折斜钩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弯折钩如万钧之弩发;撇如利剑斩断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常三过笔。”体现了线条是书法中最基本的元素,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是书法家表情达意、流露修养、展示气质的媒介,欣赏者可以获得精神上美的享受与心灵上的慰藉、净化、震撼。

1.点画的线条美来源于用笔与用墨

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用笔,指行笔的方式、方法,如运笔中的刚柔、急缓、轻重、藏露、提按等,关系到点画对思想感情的表达。“中锋取劲,侧锋取妍”,用笔以中锋用笔为主,侧锋用笔为辅。中锋用笔就是笔尖、笔锋始终保持在线条的中间。中锋用笔的特点是字写得“圆劲”。怀素、张旭的草书很明显地表现了中锋用笔圆劲的感觉。侧锋用笔的特点是字显得秀美。侧锋用笔是对中锋用笔的必要补充,即在以中锋为主的前提下,适当运用侧锋,可使点画痛快淋漓、跌宕多姿、富有变化,王羲之、苏轼、米芾等书画大家的作品中常可见到侧锋笔法的运用。

用墨,指墨的着色程度及变化,墨色浓淡、枯润的变化在书法表现意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墨色或苍拙苦涩,或淋漓酣畅。“干裂秋风燥取险”,就是用枯笔,线条苍劲有力,犹如秋风中的树枝一般,写出来的字显得险峻。

“润含春雨润取妍”就是用湿笔,线条很滋润,犹如春雨润物,以使写出来的字显得秀美。

书法创作一般以浓墨为主,最能见精神;焦墨偶使用,显得非常干皴,能显出画龙点睛之妙;干墨常在行草书中以体现飞白,增强书法墨色层次及其表现力;湿墨使点画有浑厚滋润而丰腴的“筋书”效果;淡墨更适合表现清淡幽远的意境。

精美出于挥毫,就是用笔与用墨的结合,生出丰富多彩的线条。在书法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涂鸦画线”。一是用笔练线,让学生用毛笔在纸上大胆地画线条、画块面,或粗细线条、或长短线条、或曲直线条,用笔先中锋,再侧锋,后中侧锋并用,学生先自由地画线条,然后有目的地画线条,再有规律地画线条,最后随心精准地画出心仪的目标线条;二是用墨练线,在用笔练线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墨或水的多少,画出富有墨色变化的线条或块面;三是挥毫笔墨,画出气象万千的线条,从而感受到线条美。

2.点画的线条美表现为力感美和情感美

线条的力感美是指线条在人心中所唤起的力量之感所引发的美感。书法力感依靠提、按、顿、挫、转、折、方、圆等笔法创造。

一是从“圆动”中表现出“筋”“骨”的刚健之力与弹性之力。晋代卫夫人认为,“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可以说,“筋”是弹性之力,是“软功”;“骨”是刚健之“力”,是“硬功”。这两种功夫正是书法所要求的力,若表现在点画中,便能成就线条的力感美。“颜筋柳骨”就是指颜真卿的字有弹性之力,柳公权的字有刚健之力。

二是从“锥画沙”、碑文、匾额等的立体感中表现出深厚之力,使字显得“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三是从“涩感”中表现出坚韧之力。所谓涩感,就是指点画线条在前进中似乎遇到了艰巨的阻力,然后它以巨大的坚韧力,挣扎前进。

在书法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课件出示《李璧墓志》等魏碑和颜真卿《勤礼碑》等,让学生充分感悟作品表现出来的刚劲、雄强之力量美,以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线条的情感美是指书法作品中的每一个点、画、线条都隐藏着书法家的情感,感情支配着笔墨线条,线条成了思想感情的轨迹。

一是线条的节奏感。唐朝张怀瓘把书法称为“无声之音”,就是指书法用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能像音乐一样唤起人的节奏情感。正书比较平稳,草书比较奔放。书法家通过节奏表达自己的情感,欣赏者通过节奏体会其中的情感。如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行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被人称之为有情的图画、无声的乐章。字里行间流动着浓郁的深情,时而奔腾激昂,时而低回吟唱,有惊心动魄之气,无矫揉造作之态。

二是线条的呼应感。起笔为呼,承笔为应。“笔断意连”就是呼应得巧妙,笔虽断但让人感到意未断,体现出“一气呵成”之势。通过这种或断或连、似断似连、亦断亦连,前后呼应、上下相随、左右顾盼的线的艺术,表现出书法家的种种风神状貌。欣赏者也可通过这样的线条,领略其中的情韵,获得美感。

(二)感悟结体的造型美

结体的造型美即字的间架结构所表现出来的造型之美。结体既要遵循整齐、对称、均衡、对比、和谐等形式美的规律来组合,又要讲究生动活泼、参差变化。正如孙过庭说:“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