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从“有效提问”开始 论文.docx

高效课堂从“有效提问”开始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5

高效课堂从“有效提问”开始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技巧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十分重要,具有深远意义。但我们的提问大多是在课堂上即兴提问,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如若设置的问题让学生“伸伸手够不着,但跳一跳便可够得着”不仅遵循了“思维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题目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的逐层递进的原则,同时在循序渐进中学生的兴趣也始终不会减退,从而积极参与。所以,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

我们应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提问;应遵循学生能力设计提问;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提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提问、循序渐进

正文: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十分重要,具有深远意义。因此课堂提问必须要掌握尺度,首先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目的性,或针对知识的薄弱点,或针对大部分学生的易错点,这样的提问容易吸引学生,并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其次问题的提出要有梯度:绝大部分人的思维跨度并不大,作为问题让学生一语道破则没什么必要,但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大可不必。若设置的问题让学生“伸伸手够不着,但跳一跳便可够得着”不仅遵循了“思维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逐层递进的原则,同时在循序渐进中学生的兴趣也始终不会减退,从而积极参与。

(一)深挖教材、依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

从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来看,一节课几十次的提问中,只有个别是要求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有时甚至没有。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在备课时没能整体把握知识结构,没能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问题设计,而是在课堂上即兴提问。课堂提问就要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这种以矛盾冲突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产生和解决,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

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先出示一张乒乓球比赛成绩的统计表,统计表中给出了三位运动员的获胜场数和比赛场数,然后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谁的成绩最好呢?学生的回答中没有出现比较获胜场数的,多数学生都认为谁的获胜场数与比赛场数差距越小,那他的成绩就最好。这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比赛场数是1场,获胜场数是0场,之间的相差数是1,难道他的成绩最好吗?学生发现这样比也不行,又继续思考该比较什么才最合适,经过一番矛盾冲突,就很容易想到要看获胜场数占比赛场数的几分之几。这种提问既能突出重点、难点,更能从方法与过程的角度整体掌握知识,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提高参与度、遵循学生能力设计提问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需对全体同学的综合情况全面分析和正确把握。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的实际需要,掌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如果问得太平直、太浅显,学生几乎不用通过思考就能立即回答,这样的提问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任何益处。而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则易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教学也没什么好处。

一个有效的提问不仅仅意味着教师提出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而是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问题具有亲切感。得能激发他的研究欲望。从心理学上分析,有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适度的紧张,太难或太易的问题都无法达到这一效果。所以我们的提问不能问得太难。

比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在教学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时,我没有直接问:分数与百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而是对问题进行了化解,首先,我问:在你们收集百分数的过程中,百分数后面有单位吗?学生非常肯定地说没有,我说:为什么?学生想到了百分数的意义,知道它表示一个分率,所以没单位。然后,我问:以前,我们也学过一种数,也可以表示分率,是什么数?学生回答,是分数。我说:分数后面有没有单位呢?学生发现:有时有,有时没有,我说: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有单位时表示具体量,没单位时表示分率。经过化解,学生很容易地找出了分数与百分数的最根本的区别。抽象的提问往往使学生不愿意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而是消极地等待老师的答案。此问题的分解无疑能排除提问中学生不愿意关注的因素,把教学限制在学生易于感受到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想做某件事情却不能立即知道做这件事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但又很想解决的情境状态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