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教研形态发展的历程与趋势.docx

数字化赋能教研形态发展的历程与趋势.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字化赋能教研形态发展的历程与趋势

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专业教指分委秘书长、产教协同育人建设项目专家、广东省教育数字化咨询委员会专家;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主持教育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等。

本刊编辑:您的团队多年来一直对技术赋能教研进行研究。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程来看,技术对教研形式和内容的变革分哪些阶段呢?

胡小勇: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二十多年里,从起步阶段,到深度应用和初步融合阶段,再到由应用驱动的生态创新阶段,这期间教研的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一是基于数字化文本交互的信息化教研。其以教研博客圈的兴起为标志,是依托松散的教师网络联盟和自发自为的博客教研或论坛教研,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研实践。这一阶段,基于现象描述的教研浅层交互问题突出,如停留在博客文本的浅阅读、互动受限于单方评论、关注平台建设却忽视交流,以及缺少对教学问题分析解决的深度互动等。

二是基于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社群教研。自2010年以来,基于在线实践社区、网络研修工作坊等形式的社群教研快速发展。其中,在线社群平台和基于计算机终端的视频技术是其重要的教研交互媒介,在教研的目标、过程、交互媒介等方面呈现出新特点。

从教研目标看,强调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生实践性知识、促进教学能力发展;从教研过程来看,为有效解决博客教研的困境,社群教研进一步突出了活动的系统设计与过程的管理评估;从教研交互媒介来看,针对当时国内视频技术难以支持课堂教学定量分析的困境,有学者开发了基于HTML5的微视频标注系统,为教研提供移动终端对接、在线视频“字幕”标注、轻量化的视频切片标注等功能,但受当时互联网技术条件所限,在导出教研评价数据、提供个性化教研支持以及视频智能推送服务等方面,仍存在着实操困难。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社群教研,是“现象描述+基于问题”的实践探索,聚焦教学专业能力发展、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师知识创新。

三是基于智能互联技术的“互联网+教研”。2015年前后,随着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快速普及,以及网络带宽的提升,基于智能互联技术的“互联网+教研”应运而生。“互联网+教研”通过“云+网+端”的技术聚合,强调教研方式创新融合,促进专家、教研员及教研名师等智力资源能够高效快速流转,提高了教研空间、教研资源和教研成果的共享度,使得“人人皆教研、时时能教研、处处可教研”成为可能。“互联网+教研”是信息化教研进一步发展的高端形态,即在超越把互联网仅作为技术工具实现简单信息连接的基础上,以互联网思维变革教研的理念、方法与技术,使得教师在移动泛在、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技术支持的环境中,采用多样化教研方式,促进教师高水平专业化发展的教研形态。智能互联技术的“互联网+教研”,是基于问题的“实践探索+理论创新+应用辐射”的验证推广,聚焦“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和教研理论与实践体系构建。

四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数字化精准教研。近几年,因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在教研中的创新应用,模块化、生成性和个性化的教研资源建设与应用,提升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技术手段的智能化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教研评价,如“数据采集与存储、行为建模与计算、智能服务与诊断”的课堂教学行为智能分析模型,为课堂教学、教师行为和教学管理分析与决策提供了更为精准、智慧的教研服务。

本刊编辑:智能时代,数据是核心。您能说说数据在教研中的作用吗?

胡小勇: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在试点学校开展教师大数据行动,“通过采集教师各方信息,汇聚成教师大数据,建立教师数字画像,以支持学校决策,改进教师管理,优化教师服务”。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无处不在的数据构成了“互联网+”世界的重要分子,数据的指数式增长和数据采集技术的快速升级也让教研迈入了“数据驱动”的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生涯中产生的多模态数据能够描摹出其个体画像,为精准教研的多维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智能技术的兴起和教育应用,使各类教研数据以更大容量、更快速度产生和汇聚于各类便捷的智能设备中,形成“教研大数据”。数据是教研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值得重视。一是要注重教研数据采集技术的开发应用。目前,诸多教研活动虽采用智能录播系统等途径生成教研数据,但从数据生成过程来看,仍然难以满足大规模教研的精准评估需求。二是要注重进行教研行为的大数据挖掘,形成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常模数据库,为教师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行为诊断与干预,有效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改进。三是要增强基于数据驱动的教研平台综合化应用服务,如增强教研平台的自动化数据采集能力、智能化数据分析能力、可视化数据表达能力等,以确保实现数据驱动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