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多彩生活寻找写作源泉 论文.docx

走近多彩生活寻找写作源泉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2

注:1.本表由论文作者核对,承诺人签字输入作者姓名,电子稿不用盖章;2.编号为学校编号;3.单位名称要标明所在县;4.论文分类要填写正确。

走近多彩生活,寻找写作源泉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作文难教,作文难写。对于学生来说,写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内容可写。作为农村小学的教师,我认为优化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就要就地取材,发挥农村的优势,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农村风光、体验农村生活、学习农谚农语,使他们开拓视野,丰富情感,积累作文素材,提高习作水平。

【关键词】体验生活,寻找,写作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农村有千姿百态的自然景物,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这些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农村的自然美、人物美,使他们开拓视野,丰富情感。

一、观察农村风光,丰富作文内容

农村学生虽没有城市学生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他们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潺潺的流水,青青的小草,飘香的花果,追逐的牛羊……有春之绿、夏之花、秋之果、冬之雪,可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这些自然之美,表达不出这些自然之韵呢?关键是缺少“对美的发现”。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让他们走出课堂,走进乡村田园,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真正体会乡野风景的美妙,激发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从而积累更多的习作素材。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他们既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又有一颗细腻的心。除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由观察外,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教师要重视对观察的引导,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有一次,我们学校组织学生踏青,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沿途的自然景物,然后写一篇习作,学生很有兴趣。由于有了习作素材,学生写出的作文也蛮像那么回事。一位学生在《春野》中写道:“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我踏青野外,徜徉在那令人心醉的田园风光中。看,田野间那弯弯曲曲的小河旁,一棵棵高大的水杉精神抖擞,生机盎然。刚刚抽出的嫩黄色小芽,争先恐后地爬满了水杉那不计其数的枝丫,给它们换上了一身的美丽春装。那些姿态优美的柳姑娘,正伸展自己修长的臂膀,妩媚地将青青的发辫抛在春水荡漾的小河中。欢快的鸟儿们站在柳姑娘的肩上,用它们那美妙的歌喉,唱起婉转悠扬的春之歌。”

二、体验农民生活,拓宽作文思路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悠久的文化、独特的地域风土人情培育出了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这些民俗风情往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并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了解、感受当地的人文风情,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这方面的习作素材,而且可以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感受乡情亲情

综观当今社会,城市里都存在着“只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现状,更甚的是“老死不相往来”的邻里关系。但在农村就大为不同,由于受生产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和亲缘关系的影响,农村人憨厚、纯朴、真诚。俗话说“远亲不及近邻”,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亲朋好友之间的情感联系,更注重相互交往和互助,小到为别人看孩子、调解纠纷、帮抢农活,大到修桥铺路、合作办厂、集资办学,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着,只是生活在其中的农村孩童习以为常了,故反而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了。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存在,只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罢了。生活处处是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搜集这些素材,鼓励学生将这些素材引入习作中。

2、了解民风民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不同地区具有各自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在节庆、婚丧嫁娶等重要的场合表现尤为特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农家传统文化的体现。这些风俗大多反映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理想。教师可以利用节庆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当地民俗,探究民俗的来历、演变,捕捉其中有趣的故事。你看,这位叫张敏的同学写的《上坟》,就反映了当地清明节祭祀祖先的风俗,语言多么风趣:爸爸到别的坟头烧纸去了,我眼盯着摆在坟头的水饺,嘴里禁不住咽了一口唾沫。饺子是妈妈用头茬韭菜包的,还放了豆腐、虾皮,味道一定很好。我小心地捏了一个塞到嘴里,还没觉出味道就咽了下去,就又拿了几个吃了,味道确实好极了。正在这时,爸爸回来了,我若无其事地用小木棒拨着正在燃烧的纸钱。爸爸看了一眼盛饺子的碗:“饺子怎么少了?”我说:“让祖宗吃了。”爸爸笑着戳了一下我的额头:“让小鬼吃了吧!”

3、体验农活“滋味”

“农活”也是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校于“班级责任田”大显身手。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