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几何题型问题链设计的探究.docx

初中数学几何题型问题链设计的探究.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初中数学几何题型“问题链”设计的探究

?

?

董坚华

摘要:在教学活动推进的过程中,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的主要动力。合理的设计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知识核心,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内涵及知识本质。问题链教学指的就是将多種不同的问题组织导一起,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刺激学生思维发展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在初中教学中,几何是公认的数学学习难点。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其在学习几何知识时都会存在较大的压力,将几何教学与问题链教学相互整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教学局限。

关键词:初中数学;几何题型;问题链设计

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融入问题链这一教学方法,能够大程度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及难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几何概念,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在问题链的引导下,学生也能够逐步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及学习信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一教学方式合理的渗透到几何题型教学中,通过设计教学方案的方式,改变当前的教学问题,促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初中数学几何题型问题链设计的原则

第一,目的性原则。在数学课堂中,问题存在的主要价值在于加深学生理解。但在设定教学问题时,教师也需要提前参考教学的内容及教学目标,保证两者之间的统一性。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明确每一个问题的作用。如是要调动学生的兴趣,还是要夯实学生的基础;是要加深学生的思考,还是要完善学生的体系[1]。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问题设计方式。只有目标与问题相统一,问题的价值才能够得以发挥。

第二,适切性原则。在设计问题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以下三点因素,以此满足适切性原则的要求:1.所设计的问题是否符合学生的接受范围?问题难度过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问题难度过低,无法对学生形成积极影响;2.所设计的问题数量是否合适?问题数量过多,会导致学生产生压力,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数量少,会导致课堂沉闷,学生也无法得到合理的引导。

第三,渐进性原则。学习本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人能一口吃成胖子。在设计的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掌控问题的梯度,由浅及深、由简入繁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逐步探索、逐步深入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既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也能够夯实学生的每一个脚步。

二、初中数学几何题型问题链设计的类型

(一)情境问题链

情境问题链指的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利用情境带动学生学习思路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情境链教学中,教师需要融入一些合理的教学问题,对学生的求知欲及思考意识形成带动,从而促使其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学内容,掌控知识内涵。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问题链来说,情境问题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一定的教学过渡作用。通常来说,在情境问题链中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别为生活情境问题链以及活动情境问题链。

案例一:活动情境问题链(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例)

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张草稿纸,并在其上画出一条直线。之后,教师可以随意地为学生分发一些硬币,要求学生把硬币放在纸上,随意移动硬币的位置,观察其与直线之间的关系。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提出两点问题:1.在移动硬币的过程中,硬币与直线之间的交点有几个?2.通过观察,硬币与直线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设计意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一种比较基础并且比较简单的几何问题。并且这一知识点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常见。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缓解学生的理解压力;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由复杂到简单、由抽象到具体地理解这一知识点,深化记忆,满足学生认知规律。

(二)阶梯问题链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及逻辑能力相对较为薄弱,一股脑地将知识全部塞进学生脑中,不利于其消化,同时也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及恐惧心理。阶梯问题链指的是教师可以按照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对其适当地划分,通过阶梯问题的引导,逐步加深学生的知识认识,帮助学生层层击破学习挑战,实现学习的质变[2]。

以旋转作图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在黑板上随意画出两点,标记点A以及点O,如图1所示,并提出第一个问题:现在想要让点A绕着点O顺时针旋转60°,应该如何操作?

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画图、讨论的方式,找出合适的移动方法。通过简单的分析,多数学生均能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第一步,将A、O两点连接。第二步,测量出60°的大小,并做出线段OB,形成角∠AOB。第三步;以O为圆心,OA长度为半径做圆,点A就是点A顺时针旋转60°后的位置(如图2所示)。

学生顺利完成这一任务后,教师可以按照由浅及深的原则,逐步引入难度更高的问题:2.以O为中心,如何促使AB绕着O顺时针旋转60°?3.以AB为一条边,自行设计一个直角三角形,如何让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60°?

设计意图:问题1相对较为简单

文档评论(0)

151****35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