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纺织品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docx

《智能纺织品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智能纺织品及其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SmartTextilesandApplications

学分:1

学时:总学时16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

先修课程:纺织材料学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程

授课对象:纺织工程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纺织服装学院

修读学期:第5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智能纺织品及其工艺》是纺织工程专业中研究智能纺织品及其相关应用的一门专业扩展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是学生掌握智能纺织品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初步了解智能纺织品产品设计开发的方法。

本课程拟达到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能够针对智能纺织品所涉及的专业问题,借助文献研究或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其工作原理并获得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2:能够针对智能纺织品,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课程目标3:能够针对智能纺织品这一领域,时刻关注技术进步,认识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2-4.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纺织工程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1

0.30

10-1.能就纺织专业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课程目标2

0.40

12-1.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课程目标3

0.30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

学时

教学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智能纺织品

基本要求:掌握智能材料的定义,智能纺织品的定义与分类,及其发展趋势,光学传感纤维、导电纤维/织物、形状记忆纤维、防水透湿织物、变色纤维、调温纤维/织物、抗菌纤维/织物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重点:智能纺织品的分类、工作原理及应用

难点:智能纺织品的工作原理

德育要求:建设纺织创新强国为己任。讲述智能纺织品分类与应用时,可以列举不同的智能纺织品有着特殊的功能和应用场景,解决了很多以前不能完成的难题。说明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以建设纺织创新强国为己任的使命感,为国家多作贡献。

8

集中讲授

课程目标1、2、3

2

智能可穿戴纺织品

基本要求:掌握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定义、发展、分类及应用,纺织材料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的定义、分类及应用,纺织结构电极、电路,纺织基传感器,纺织基能源设备等工作原理及应用。

重点: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的定义、分类及应用,纺织结构电极、电路,纺织基传感器,纺织基能源设备等工作原理及应用。

难点: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的工作原理。

德育要求:科学精神与爱岗敬业。讲述王中林教授在2006年发明了纳米发电机,2007年成功研发出由超声波驱动的可独立工作的直流纳米发电机,2008年研发出可以利用衣料来实现发电的“发电衣”的原型发电机。

2009年王中林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9年获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是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

8

集中讲授

课程目标1、2、3

合计

16

四、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方法采用集中讲授、课堂讨论、小组汇报等教学方式。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

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

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成绩安百分制计分,考核内容为关于智能纺织品的PPT制作30%,口头汇报40%和互动学习小结30%。

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

序号

教学环节

课程目标1(分值)

课程目标2(分值)

课程目标3(分值)

合计

1

PPT制作

30

0

0

30

2

口头汇报

0

40

0

40

3

互动学习小结

0

0

30

30

课程目标对应分值

30

40

30

100

(二)考核与评价标准

1.平时成绩考核与评价标准

分值

观测点

90-100分

70-89分

60-69分

0-59分

PPT制作

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充实、PPT页面精美。

主题比较鲜明、内容比较充实、PPT页面整洁。

主题有点空泛、内容单一、PPT页面不清晰。

不进行PPT制作。

口头汇报

语言流利、口齿清晰、对内容熟悉并理解准确。

语言较流利、口齿清晰、对内容较熟悉并有一定理解。

口齿不清晰、对内容不熟悉,理解有误。

不进行口头汇报。

互动学习小结

完全理解和掌握其他小组汇报内容。

部分理解和掌握其他小组汇报内容。

对其他小组汇报内容理解有所偏差。

不提交学习小结。

六、教材与参考书

1.《21世纪纺织品新进展丛书--智能纺织品开发与应用》,姜怀主编,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