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习作教学策略,发展学生思维力 论文.docx

用好习作教学策略,发展学生思维力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好习作教学策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摘要:用好习作教学策略,可以有意识地抓好思维训练,透过现象分析读写本质,多层面、多视角分析写作思路,将语文知识循序渐进地转变为习作能力,促进语言的构建和运用。下面我从“支架构建策略”“联结策略”“迁移运用策略”和“想象策略”的角度来阐述习作教学与助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认识与具体方法。

关键词:习作,教学策略,思维能力

引言:现实的语文课堂中,常常出现把习作知识教学割裂式地呈现,灌输式地讲授,使知识缺少内在关联,大大降低课堂趣味和教学效率,最后只能督促学生背作文来应试,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特点,不利于学生思维的生长和发展。思维是听、说、读、写的基础,是习作的核心驱动,学生思维力的激发与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语文教师的教学价值追求,习作教学应显现写作的思维过程,激活学生思维力。

一、支架构建策略,为学生习作提供的结构性支撑点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师将习作教学作为单独板块去教,没有为学生的写作思维提供有效的支撑点,虽然给学生留下了的思考空间,但这样的思考空间过于空旷,没有边际,容易出现写作知识模糊,写作要求笼统的缺点,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写作思路,只能凭感觉或经验去摸索,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思路不清晰,中心思想不明确。

构建习作支架就是为学生的习作寻找支撑点,搭建结构性支架,为学生提供语言的“脚手架”,训练习作思维可视化,搭建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循循渐进的发展阶梯。与此同时,构建支架使得习作的指导变得更加清晰,教学过程从笼统模糊走向清晰明了。构建习作支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书写体裁,作者体验感采用适合的语言表达支架。我以思维导图支架和问题支架为例,来谈谈具体使用方法。

1.思维导图支架

思维导图支架就是借助图示把内隐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让思维更加灵动飞扬,让思维可视化,以便从复杂的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抓住中心思想,转变为自己的写作思路。

无序是思维浅显的表象。面对杂乱模糊的语言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事物的本质、特点进行分类整理,在脑海中建立延展收放自如的思维之树,提高思维效能。比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可以运用分类整理人物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和事例展开描写,注意把握从多个角度展开描写人物,衬托人物的特点。鲜明的人物特征可以提高人物辨识度,让人一猜,就能猜准所描写的对象是谁。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多张描写人物外貌、性格、爱好等表现人物特点的文字纸条。教师将这些纸条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猜一猜纸条上描写的分别是班级中的哪些同学,并引导学生观察分类,指导学生完成习作“猜猜他是谁”的思维导图。(图例如下)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习作要求让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探险之旅中的困境、求生的具体方法以及探险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借助思维导图支架描写清楚。搭建支架就是习作教学中的重点,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探险之旅思维导图,为习作提供合理想象的整体支架。学生可以在班级里分享自己所设计的神奇探险之旅思维导图。针对所展示的导图,小组交流并评判其想象是否丰富合理,心情变化是否符合情理。(图例如下)

2.问题支架

问题支架,是针对习作主题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指引学生开动脑筋,构建思维。学生根据支架构想来组织信息,抓住习作支撑点。设计问题支架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与习作任务之间搭建一个可跨越的“手脚架”。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是《我的自画像》,在写作之前,教师引导同学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寻找出更好的素材,搭建习作整体框架,让自己的形象更加鲜明立体。写之前想一想:(1)外貌有什么特点?(2)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3)最大的爱好和特长是什么?(4)你还想介绍自己哪些情况?可以用哪些事例?

这四个问题明确了学生的写作对象,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困惑,对习作内容也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学生可以写自己的外貌、性格、爱好、特长等方面,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有选择性的介绍自己,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样可以使用问题支架构建习作“脚手架”的有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国宝大熊猫”。教材向学生提出了问题:(1)大熊猫是猫吗?(2)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3)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除了教材上列出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围绕大熊猫列出一些自己的困惑,比如:(1)大熊猫吃什么?(2)大熊猫的日常活动是什么?(3)大熊猫什么时候活动?(4)大熊猫身上是什么颜色?……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来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资料,逐一回答这些问题,将应答信息整理归类,有逻辑地串联在一起,就能完成一篇介绍大熊猫的习作。

二、联结策略,为习作找到源头活水

联结是从多视角、多层次将不同事物联系起来思考的新思维方式。联结策略可以抓住学生思维的生长点,使得习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