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深度调研有效迁移细化与比较
——以“商中间有0小数除法”为例
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有两类问题需要注意,一是由于旧知巩固不扎实出现的老问题,称之为“老病根”;二是经验迁移不得力出现的新问题,这些可统称为“并发症”。两类问题互有联系,并且在学生的练习中反复出现。“老病根”根除不了,“并发症”就会连续出现。深刻调查学生出错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很有必要,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预判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抓住学困点,辨清出错类型,并探究出针对性强的方法、策略和路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力[1]。
一、问题和困惑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小数除法中涉及到商中间有0的问题。与商末尾有0的问题相比,学生更容易在商中间有0的计算中出错,有的弄不清算理,有的糊涂于算法,有的是整数除法中遗留下来的问题。还有的学生因为多了个小数点,碰到“商中间有0小数除法”就头疼,过往的经验无法有效迁移,数位上稍不注意就会出错,就会引发新问题。
二、调查与分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整体解决“老病根”与“并发症”,必须建立在学生真实学情的前测上,以便后续对策有依据,有针对性。我们选择四年一班与四年二班共90名学生进行前测。商中间有0整数除法的正确率远远大于商中间有0的小数除法(见表1)。
表1商中间有0的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前测表统计
那么,出现如此明显差异的现象根源是什么呢?是学生粗心大意,还是算理与算法的迁移不够呢?为此我们进一步深入到一些细节之中进行调研,抽取了部分学生的竖式计算草稿,发现商中间漏0的学生比比皆是。
探究学生如此竖式计算背后的原因很有必要。于是,我们从问卷测试过渡到深入访谈,从更细微的层面梳理学生出错的原因。访谈分三步走(见表2)。
表2“商中间有0小数除法”访谈一览表
访谈中得知,优等生的想法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除法平均分”。他们做过太多“把算式按商的位数分一分”的试题。这样的试题实际上就是强调商是几位数的问题,即商是几位数是有规律可循的,不能因为小数点的介入而少一位或者多一位。相比较而言,学困生的想法是错误的。显然,“够了才能分”不是除法(包括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本质属性。事实上,除法的本质是平均分,每次把余数的计数单位变小合并到下一个数位继续分,“商中为什么会有0”是与平均分有关系的。对于那些本身对除法核心概念理解不透彻的学困生而言,“老病根”自然会延续到“并发症”中。“够了才能分”这种观念导致的就是“被除数一定要大于除数”。这样的惯性思维“害人不浅”——学生碰到“被除数比除数小”时就觉得茫然无措,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或计算。
我们还访谈了那些喜欢估算的学生。商中间有0的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之所以前者正确率高,是因为整数除法中学生将估算运用得特别熟稔,但在小数除法中,估算不顶用了,稍不小心就会出错。比如面对2568÷24,估算能力较强的学生一眼可以看出最高位在百位,如果学生忘记了中间补0,那么17这样的结果与估算相差太大,学生肯定会回头检查,最终通过补0形成正确答案。但是面对16.2÷15这道题,理所应当添加0也罢,粗心大意漏掉0也罢,不影响估算的结果,由此出现大面积的错题成为常态。可见,小数点的出现,对学生的惯性思维形成冲击,增加了运算的复杂性,引发了新问题,“老病根”与“并发症”同时存在。
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教材。教材的编排蕴涵着极强的结构性和逻辑性,它由一个个知识点按照一定的知识序列排列组成[2]。但是教材毕竟是静态的,而且因为篇幅限制,诸多逻辑空白并未呈现出来,而这需要教师去发掘并填补。如果教师疏于这方面的探究,也有可能会给学生造成误解及负面影响。
比如,下图中的内容就需要教师左右勾连,进行细微意义上的甄别及引领。很多学生看到12.6÷12的竖式后,误以为第二步中的60是一次性移下来的,这也是“不够就移”思维定势的体现。如果教师不用心强调,不通过更多的练习进行举一反三或者举三反一,那么学生就会把这种误解迁移到其他试题的计算之中,由此错题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策略与思考
既然造成错误的根源是多方面的,那么,重新审视学生与教材以及重构教学的新框架就是大有必要的;既然“老病根”是因为整数除法学得不扎实所导致,那么以跨单元与整体教学的姿态回到过去重温旧知,进行有意义的迁移、细化与比较,剔除学生思维中僵化与定势因子,就更是必要的。
(一)迁移:算理、算法一脉相承
所谓“迁移”,即在新旧知识联接点对学生加以点拨,即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3]。学生迁移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由此及彼的追问、换位思考的逆问,需要前后贯通、勾连,进行更深处的沿径探源。真正高质量的迁移必须是“有根”的,即把已有的方法、经验运用到未知的学习中,正所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唱游音乐二年级上册湘艺版《交城山》教案教学设计.pdf
- 2025年校长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朱熹文公世系通谱.doc VIP
- 企业经营战略概论考试重点笔记(自考复习总结归纳重点).pdf VIP
- jdy-23 5 0ble蓝牙模块手册-v1 2版本jdy-23蓝牙5 0模块jdy-23-v1 2.pdf VIP
- 碳纤维复合材料 -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PDF
- 精益赋能:变电检修生产管理体系的创新构建与实践应用.docx
- 2025年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培训测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2024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引进笔试真题.docx VIP
- 高中校长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