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像中的历史让课前活动多姿多彩.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声像中的历史让课前活动多姿多彩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科融合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将艺术元素与历史学科相结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立体的学习体验。艺术作品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文化载体,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引入多种艺术元素,实现艺术与历史学科的有机融合,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歌曲、绘画、影音作品等艺术形式进行探讨,寻求艺术作品与历史学科课前活动相融合的有效路径,将艺术元素植入历史课前3分钟以期点亮课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课程内容,打造出富有温度、广度、深度的历史课堂。

一、聆听“历史”的歌声,感受时代情怀

歌曲是一种具有极强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是学生最喜爱的放松方式之一。歌曲作为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融合了历史背景与艺术创作,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课前3分钟播放或演唱一首具有历史背景的歌曲,并营造出相应的历史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家国情怀,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统编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中涉及很多中国现代史的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歌曲。这些歌曲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对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现代史具有积极作用。如第2课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第12课中的《爱我中华》、第14课中的《望大陆》;还有的歌曲则作为知识的拓展被编排在课后活动部分,如第13课的《七子之歌》、第18课的《歌唱祖国》《我的祖国》《英雄赞歌》《春天的故事》《我的中国心》等,这些课程资源丰富又宝贵,既反映了歌曲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历史原因,又给学生带来视听上的享受。

课前活动中可以播放一些广为人知的歌曲邀请学生一起合唱,如《歌唱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一些内向的学生可能会稍显拘谨,但在其他学生的带动下,他们会逐渐融入活动中来,不仅活跃了气氛,还从课间的轻松状态逐渐进入到上课状态。教师可以根据歌曲设计导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吗?你们能感受到这首歌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吗?这种情感是如何产生的呢?”自然地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课下自行整理课后活动中相关歌曲的创作背景,在下节课的课前3分钟活动中,在班级进行一个简短的介绍。以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为例,学生通过搜索相关资料,在课前进行介绍:“这首歌曲的演唱者是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歌曲创作于1965年,是纪录片《今日西藏》的主题曲。这首歌曲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是广大藏族人民对当家作主的喜悦、幸福心情的表达,反映了西藏日新月异的发展,抒发了藏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热爱与感激之情。”通过对歌曲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学生热爱祖国、忠于中国共产党的情感瞬间被点燃,家国情怀悄然植根于每个学生的心中,这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听一首歌曲,回顾一段历史,感受一种情怀,就是有声的歌曲与无声的历史最好的结合。

二、欣赏“历史”的画作,感受社会变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人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1]。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一幅幅画卷、一座座雕塑,这些闪耀着璀璨光华的艺术精品是学生智育、美育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

通过赏析名画中的历史元素来展开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述北宋经济的繁荣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展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见图1),并从专业角度进行解读,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北宋东京城街头独特的繁华氛围,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历史时期的真实面貌,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有效地补充和深化学生对相关史实的认知。

历史在艺术的映照下得以重生,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创作的艺术作品有着其独特之处。例如,在讲述“文艺复兴”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世界名画《蒙娜丽莎》(见图2)的相关知识,在课前活动中进行交流。学生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从不同角度对画中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给出了各种解读,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本课的主题,即为何这一时期的人物作品散发出“情感”的魅力。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那是一个提倡展示和表达人性的时代,资本主义最核心的精神在这幅画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取代了“以神为本”,真实的人性以及个人主义得到肯定[2]。接下来,我们将一同探索这个全新的时代。通过赏析艺术作品,能够将原本晦涩且难以理解的一段史实内容解析得更加清晰易懂。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利用课前3分钟将艺术元素与历史知识相结合,对学生而言无论是智育还是美育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