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古代汉语(一)
课程编号
380010123
课程性质
必修课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开课单位
秘书学教研室
授课学期
第1学期
学分/学时
3.5/60
课内学时
60
理论授课
52
上机学时
0
课内实践
8
实验学时
0
课外学时
48
适用专业
中国语言文学类(秘书学)
是否双语
否
先修课程
秘书学专业导论、现代汉语
后续课程
古代文学
二、课程简介
《古代汉语(一)》是中国语言文学类(秘书学)的专业基础课,为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一门课程。课程通过梳理基本的古文知识和文化常识,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文献中的有关字、词、句、语法、修辞等常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能,为更加深入地理解现代汉语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本课程对学习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相关课程,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亦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1.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识记并理解古代汉语字、词、音、语法、文化常识等知识。
课程目标2.学生将所学基本知识应用于文选阅读实践,培养较强文字理解能力、独立阅读各类古典文献能力,流畅使用雅言雅语进行严密表达的能力。
课程目标3.学生总结归纳语言现象与规律的过程中习得辩证思维方法、锻炼分析研究能力,养成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课程目标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古代汉语所承载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蕴养文字审美,确立科学的语言观,树立严谨求学、实事求是的治学理想。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指标点2-4: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准确地、艺术地表述观点,在口语表达、书面语表达方面体现出明显优势。
指标点2-4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目标3
指标点2-8:较好的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与职业匹配的道德品质,能够恪守秘书职业规范。
指标点2-9: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利用多种途径进行有效学习,适应社会发展。
指标点2-8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
终身学习能力
课程目标4
指标点1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奋发进取、乐于奉献、敬业求真、爱人向善;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合作意识;政治方向坚定正确,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拥护党的领导。
指标点1德育要求
四、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一)课程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板块绪论、通论(学时数:28学时)
1.课程主要内容
(1)绪论。认识古代汉语,古今汉语各要素的不同,语言的历史发展的事实与规律。
(2)通论一、二、三、四
辞书的检索方法;古今词义的异同、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及辨别方法;古今词义的细微差别以及词的本义、引申义的辨别方法。
通过字典辞书的介绍和使用练习,让学生看到学无止境和科学方法的必要性;通过讲解古今词义的异同和从单音词到复音词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包括语言在内的事物都是发展运动着的事实。
(3)通论五、六
汉字起源及构造、六书的有关知识及六书的判别;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等几种字的不同特点及在古书中的使用情况、辨别方法。
通过汉字构造和形体演变的尝试,使学生认识古人造字的智慧,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增强学生文化自信;通过古今字、繁简字等知识的介绍,渗透事物发展变化和互相联系的客观规律。
(4)通论七、八、九、十
判断句、叙述句、否定句、疑问句的有关知识与规律及在古书阅读中的实践。锻炼学生从语言事实出发探求古代汉语规律的求真精神和不唯理论的客观精神。
(5)通论十一、十二
古代汉语中各种词类活用的特点,在文选中正确辨认;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的用法,在具体语言现象中进行分析。
通过词类活用现象的总结分析和对代词用法的研究,使学生通过语言分析实践,认识实践对于学问研究的重要性。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今词义异同的体现;单音词复音化的规律;同义词辨析的方法;古今词义的差别;词的本义的探查方法;词义引申的途径。古今字、繁简字、异体字的的对应规律;汉书造字法“六书”理论及应用;判断句、叙述句、否定句、疑问句的判定与规律;词类活用的总结;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的用法。
难点:古今字的对应规律判别;“六书”分析的实践;古代汉语人称代词与指示代词的特别用法。
3.教学方法
(1)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利用学习通平台搭建线上线下混合学习通道。课前线上发布相关知识供学生预习,线下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后线上发布针对性练习题。学生学习可以形成“识、明、记、用”的完整链条。
(2)整散结合学习。学生通过整合同类内容,进行系统性总结和归纳,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常见的临床药师培训学习汇报.ppt
- 言语行为和翻译.ppt VIP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作业设计.docx
- Hive数据仓库应用教程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医院培训课件:《传染病防治法》.pptx
- 幼小衔接的拼音试卷十套打印版.pdf VIP
-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符号》 课件.pptx VIP
- 规范《DBT29-222-2014-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资料管理规程》.pdf VIP
- GB_T 22890.1-2024 皮革 柔软皮革防水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反复线压缩法(透度计法).pdf VIP
- DB34_T 4324-2022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加固施工技术规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