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健康也需“断舍离”
“断舍离”一词来自于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一书,其中讲述了一种类似于极简主义的生活理念。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断舍离的主角看起来是物品,其实是我们自己,倡导的是给生活做减法,把耗费生命力的冗余之物摈除在外。用我们熟悉的话说就是,给身心减负。
那么,我们的身体需要做到哪些“断舍离”呢?
其实,中国很多医学专家早就在以身作则,劝大家“少吃一口”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饿着要比撑着强!
孙燕院士在向媒体记者分享防癌心得时曾经谈到,饿着要比撑着强,瘦的要比胖的好,因为肥胖可能为多种癌症埋下隐患。他说:“我每天只吃七分饱,但又受不了美食的诱惑,于是感觉吃的差不多了,就马上离开饭桌,绝不久待,更不会与家人在饭桌旁聊天,生怕管不住自己的嘴又多吃两口饭菜,偶尔还会把晚饭省下一两顿。”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从来不“贪吃”!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少吃一口,多活一天!
何裕民教授在其自媒体平台上曾说:我一直倡导一个观点,少吃一口。少吃一口,(体内)垃圾就少一点;垃圾少一点,就可以多活一天。一些常见病,很多都是由吃太多、肥胖导致的。例如,癌症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肥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更不用说,肥胖富态的人占多数。
国医大师郭诚杰:再好的菜也不多吃一口!
郭诚杰活到了97岁高龄,当时行走自如,耳不聋、眼不花,患病前4天还在出门诊。他在媒体上刊文分享养生之道时谈到: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古人就开始注重饮食养生,提出“饮食有节”的养生观点。“脾为后天之本”,因此,所食所饮必须考虑到脾胃的受纳和运化能力,尽量减轻脾胃的负担。古人还主张“肠中常清”,就是指饮食简单、清淡,并少量多餐。特别是每餐只吃七分饱,再好的饭菜也绝不多吃一口,以求“肠中常清”。
管住嘴、迈开腿,给血管减压
拒做“低头族”“久坐族”,给颈腰椎减压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主任燕铁斌教授给“低头族”“久坐族”介绍了4个保健动作:(1)眨眼。紧眨双眼数次,然后使双侧眼球依次左视、右视、转动,如此重复10次后再凝视远方1分钟。这样做有利于放松眼部肌肉,活跃眼部的血液循环。(2)转头。先抬头尽量后仰,然后慢慢低头,下额尽量贴近胸前,使颈背肌肉拉紧和放松;随后,缓慢做头部的圆周运动,并向左右两侧倾斜10~15次;再将腰背靠在椅背上,两手在颈后抱拢片刻。这样对颈部甲状腺和甲状旁腺也有良好的作用,有利于精神恢复。(3)叩腰。双手握空心拳,反手背后,以双手拳背着力,有节奏地叩击骶部和腰部。手法要平稳,力量由轻到重,有振动感。可先从骶部向上叩击至腰背部,再从上向下叩击至骶部,如此反复。(4)踮脚。将两脚的脚后跟踮起来,只用脚尖着地,两腿不停地上下抖动。两腿的肌肉不停地收缩和放松,会带动膝关节和踝关节不停运动,能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供给下肢更多的养料和氧气,可有效避免久坐之后带来的腿部麻木沉重。
限量饮酒,给肝脏减压
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喝酒首选葡萄酒或低度酒,每天喝低度白酒(38度)不超过50毫升(1两),葡萄酒不超过150毫升(1杯),啤酒不超过450毫升(1瓶)。
偶尔发个呆,给精神减压
我国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有心理障碍者占总人口的10%左右,而城市25%的人存在显性或隐性心理危机。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紧张,使生活在这样一个飞速旋转车轮上的人们头晕目眩,心理压力的增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各种精神疾患和心理行为问题正日益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那么,如何给精神心理减压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起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项目中,有一条建议就是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呆时间。发呆是人正常的心理调节,是大脑对复杂的外界事物进行处理时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是不经意间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安静状态,有自我保护、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等作用。发呆时的姿势不限,如果头部可以靠在后面或者由手臂支撑更好,头颈部肌肉的放松更有利于产生充分的松弛反应。发呆时如果不能尽快地放松下来,可以回忆自己以前经历过的轻松愉悦的场景,比如置身于温暖舒适的海滩。还可以配合进行深度的呼吸,特别是腹式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腹部的肌肉上,主动地收缩或舒张腹肌,进行5~8次缓慢腹式深呼吸,不但可以减压,也可增加大脑的氧气供应。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周围环境变得拥挤不堪时,我们会感到更加焦虑和紧张。该研究还发现,住在杂乱房子里的妈妈们,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更高。所以,对于家里的一些生活用品,也要果断进行断舍离。
内衣裤:3~6个月一换
牙刷:3个月一换
牙刷上会粘有一些细菌和真菌,并且会在湿润的刷头上繁殖,所以牙刷用得久了,不仅会引起牙龈疾病,还会伤害消化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