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早期文明的产生、发展与中古时期的世界;;1.古代文明的交流
(1)途径: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相对较少,但是,各文明已经开始进行交流,尤其是地中海地区文明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2)文明的交流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①世界古代史上,文明程度较高的地区都是文明交流比较频繁的地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整个美洲与外部文明交流较少,文明程度也较低。
②文明的交流不等于文明的同质化,而是创造出了新的文明,更加增添了文明的多样性。;2.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原因;3.世界多样文明的表现;4.东西方文明的不同走向;1.(2024·安徽合肥八中模拟)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100年,两河流域人工灌溉技术有了新的发展——铜器大量出现,陶器制作普遍使用陶轮。据统计,在两河流域南部有农村112个,小镇10个,小城1个。这些现象表明两河流域()
A.已迈入文明的门槛
B.社会分工非常发达
C.手工生产世界领先
D.形成政治权力中心;A[根据材料可知,两河流域出现了新的灌溉技术、铜器制作和陶器制作技术提高,城市和农村出现。这些现象都是文明发展的标志,说明两河流域已经迈入了文明的门槛,故选A项;虽然材料中提到了铜器和陶器的制作,但并未明确表明“社会分工非常发达”,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两河流域的手工生产与其他地区的比较,因此不能断定其“世界领先”,排除C项;材料中虽然提到了城市和农村的出现,但并没有明确指出政治权力中心的形成,排除D项。];2.(2024·山东泰安模拟)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西北一个叫盖塞尔的古代城市废墟中发现了属于埃及的雕像;著名的《辛努海特的故事》讲述的是埃及同叙利亚之间活跃的商业联系;克里特岛上同样也发现了具有埃及风格的石瓶制品。这说明当时()
A.古埃及军事扩张影响广泛
B.古埃及与周边地区交往较为活跃
C.对外战争传播了古埃及文明
D.古埃及文明在交流中融合创新;B[根据材料“在耶路撒冷……具有埃及风格的石瓶制品”可知,古代埃及与耶路撒冷有文化交流,与叙利亚有商业联系,与古代希腊有经济文化往来,这说明当时古代埃及与周边地区交往较为活跃,故选B???;古代埃及有一段时期进行了军事扩张,但势力范围并未进入古代希腊,且材料体现的是经济文化交流,看不出军事扩张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古代埃及经济文化的对外传播,未体现传播的方式,排除C项;古埃及文明元素在其他地区出现,体现了埃及文化的传播,不能体现古埃及文明本身的发展创新,排除D项。];3.(2024·湖南永州三模)古巴比伦天文学是西方天文学的渊源,其中的太阳运动理论、行星运动理论以及天球坐标、月球运动等内容的踪迹均出现在隋唐的历法中。阿拉伯文学巨著《天方夜谭》以阿拔斯王朝的繁华作为背景,故事多次提及中国,一些故事把中国作为主人公活动的中心舞台。据此可知()
A.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不同区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与互动
C.中国古代科技水平曾长期领先世界
D.世界各地逐渐开始连成了一个整体;B[由材料“均出现在隋唐的历法中”“故事多次提及中国”可知,西亚的古巴比伦与西方的欧洲、东方的中国,西亚的阿拉伯与中国,均有科技或文学方面的交流,据此可知不同区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与互动,故选B项;材料中涉及的交流未必是通过丝绸之路联系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得出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排除D项。];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世纪西欧与美洲阿兹特克人的农耕方式(相同或不同均可),并加以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2分);[解析]首先,获取两幅图片的关键信息,如图1中,“春耕地”“休耕地”“面包房”“水力磨坊”“草场”“谷仓”等说明中世纪的西欧庄园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图2主要描绘了“浮动园地”的劳作情景,其主要作用是扩大耕地面积。其次,根据上述信息,将两幅图所反映的农耕方式进行对比,找出其异同点,以确定答题的观点。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对确立的观点进行评述。;[答案]示例:
观点:中世纪的西欧和美洲阿兹特克人的农耕方式有巨大差异。(2分)
评述:西欧封建庄园的农耕方式盛行,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的农耕方式。;中世纪的西欧统治者通过实行层层分封的封土制度,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封建庄园。这些封建庄园大多有耕地、果园、草场、牧场、休耕地等,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存在并巩固的经济基础;但由于其独立性较强,为封建割据奠定了基础,采用农奴劳动也制约了生产力和工商业城市的发展。;中世纪的阿兹特克人为了日益增多的都城人口的生存问题,发明了“浮动园地”。这种做法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也为其扩张战争提供了经济和人力基础。(10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12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pptx
- 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
- 第13讲 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第14讲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pptx
-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pptx
-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pptx
-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第九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单元复习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pptx
-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
-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
-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知识竞赛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
- 第三单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复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 第十二单元 二战后世界的新变化与当代世界发展趋势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pptx
- 第四单元 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元复习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与发展—先秦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 课时2 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与政治转型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