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卖炭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卖炭翁》。
-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准确流畅地翻译全诗。
-掌握诗歌通过叙事来表现主题、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借助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运用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感受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卖炭翁生活的艰难困苦,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
-掌握诗歌的写作手法,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背诵并默写全诗。
2.教学难点
-深入领会诗歌中蕴含的作者情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引导学生透过诗歌的文字,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重点字词、翻译、写作手法等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诗歌的内涵。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展示一组古代劳动人民在田间劳作、在作坊辛苦工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2.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们能想到哪些描述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诗句呢?
3.请几位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要点评和补充,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白居易的《卖炭翁》,并介绍这首诗创作的背景。
-背景介绍:《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当时,唐王朝政治腐败,宫市(官府以低价强买民间货物)制度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这首诗通过描写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
1.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全诗,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
-重点字音:
-伐薪(xīn)烧炭南山中
-两鬓(bìn)苍苍十指黑
-回车叱(chì)牛牵向北
-半匹红绡(xiāo)一丈绫
-节奏划分示例: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其朗读的优点与不足。
4.全班齐读,要求读得整齐、流畅,读出诗歌的韵味。
(三)理解诗意,疏通文意(15分钟)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诗歌,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尝试翻译全诗。
3.教师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翻译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重点字词解释: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伐:砍伐薪:柴
-满面尘灰烟火色烟火色:烟熏火燎的颜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苍苍:灰白色
-可怜身上衣正单可怜:值得怜悯
-心忧炭贱愿天寒愿:希望
-晓驾炭车辗冰辙晓:天亮辗:同碾,压
-牛困人饥日已高困:困倦
-市南门外泥中歇市:集市
-翩翩两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