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麦病害完整版本.pptVIP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概述麦类作物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病害的为害一直严重的影响着生产。麦类病害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正式记载的小麦病害约200种,我国发生较重的20余种,其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有赤霉病、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纹枯病等。小麦病害全国范围内小麦主要病害:40多种山东小麦病害种类:33种其主要病害种类及危害与全国情况基本相似。按病原分: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等。按为害部位分:穗部病害:赤霉病、白粉病、叶枯病、病毒病等。叶部病害:锈病、白粉、病毒、叶枯等。秆部病害:秆锈病、秆黑粉、纹枯病等。基部病害:根腐病、全蚀病、纹枯病等。小麦赤霉病

赤霉病是麦类作物上的一种流行病害,多发生在穗期多雨、气候潮湿地区,其中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东北春麦区发生最重,长江上游冬麦区和华南冬麦区也经常发生。发病后一般可减产10℅-20℅,严重时达80℅-90℅。小麦各生育期均能发生,形成苗腐、基腐、秆腐和穗腐以穗腐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苗腐(枯)——种子或土壤带菌引起。病苗芽鞘变褐腐烂,根冠随之腐烂。病苗黄瘦以致枯死。枯死苗基部可见粉红色霉层基腐和秆腐——植株基部或茎秆部组织受侵后变褐色腐烂,病部可见粉红色霉层,严重时可致全株枯死。穗腐——小麦扬花后出现1.分类地位:无性态:主要为禾谷镰孢霉,属半知菌亚门镰孢属燕麦镰孢黄色镰孢串珠镰孢有性态:玉蜀黍赤霉,属子囊菌亚门赤霉属2.形态特征:子囊壳散生或聚生在病组织或其他基物表面,圆形或卵圆形,顶部略突起,有孔口,蓝紫色至紫黑色,壳壁粗糙,壳内有子囊多个;子囊棍棒状,无色,基部稍尖,内含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无色、透明,呈稍弯曲的纺锤形,多数3个分隔,作扭旋状排列子囊内。禾谷镰孢可产生大型分生孢子和小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多数有3~6个隔膜,有明显的足胞,镰刀形。小型分生孢子为单胞,椭圆或卵圆形分生孢子产生于分生孢子座的单生的侧生瓶梗或繁复分枝的末端瓶梗上;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顶端钝,基部向一侧突起,3—7个分隔、多数5个分隔,单个孢子无色,聚集时呈粉红色,孢子间有黏胶性物质将其粘连一起,不易分散。通常不产生小型分生孢子。生理病菌生长发育需要适温、高湿条件。子囊壳及子囊孢子形成需要自然光照,在自然情况下,只有地面上的病残体或病粒的向光面才能形成子囊壳。寄主范围很广,我国已发现的自然寄主有小麦、大麦、水稻、玉米、棉花、甘蔗、番茄、豌豆等作物及冰草、狗尾草等杂草共60多种。小麦锈病小麦锈病又称黄疽,包括条绣(黄锈)、叶锈(褐锈)和秆锈(黑锈)三种,属于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是小麦上发生范围最广,危害程度最大一类病害。小麦锈菌是专化性很强的专性寄生菌,每种锈菌均可分化为若干个生理小种。我国主要以叶锈和条锈混发为主,秆锈发生较少。夏孢子堆:小麦染锈病后,初期在叶片或秆上出现褪绿斑点,以后长出黄色或红褐色的粉疱——夏孢子堆.冬孢子堆:在夏孢子堆处,后期长出黑色的疱斑(条、叶)或粉疱(秆)——冬孢子堆.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夏孢子堆鲜黄色,最小,狭长至椭圆形,成株期呈虚线状并与叶脉平行排列,幼苗期以入侵点为中心,呈同心圆轮状排列。小麦“三锈”病原菌不同点麦类黑穗病一.症状症状共同点是破坏花器,形成大量黑粉。大、小麦散黑穗病:带菌植株孕育穗,抽穗前不表现症状。所有小穗的子房、种皮及颖片均消失而成为黑色粉末,外被一层灰色薄膜不久消失,黑粉飞散后仅留穗轴。大麦坚黑穗病:穗外包有1层青灰色坚韧薄膜,其内黑粉常黏胶于一起,不易散开。小麦腥黑穗病:穗内外颖及芒均不受害,仅子房破坏变成菌瘿。当健穗成熟时,病穗一般尚保持灰绿色,颖壳略向外张开,露出病粒(菌瘿),菌瘿内充满黑粉,具鱼腥臭味(三甲胺)麦类黑穗病种类:小麦散黑穗病、大麦散黑穗病——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小麦腥黑穗病——担子菌亚门腥黑粉菌属(网腥黑穗病和光腥黑穗病)大麦坚黑穗病——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散黑穗病:裸黑粉菌坚黑穗病:大麦坚黑粉菌腥黑穗病:小麦网腥黑粉菌;小麦光腥黑粉菌秆黑粉病:小麦条黑粉菌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各主要产麦国均有分布,我国山东沿海、四川、贵州、云南发生普遍,为害也重。近年来该病在东北、华北、西北麦区,亦有日趋严重之势。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一、症状识别各生育期均可发生,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levercatt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